大家好,关于1980年计算机证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1980年计算机证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是
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固体电路时代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用阴极射线管和水银延迟线作为主存储器,外存则依赖纸带、卡片等。
第二代计算机的特征是使用晶体管或半导体作为开关逻辑部件,具有体积小、耗电少和寿命长等优点,且运算速度有所提高。
第三代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简称IC)代替分立元件的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特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的特征是路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具有更高的集成度、运算速度和内存储器容量。
分别是:
1. 机械计算时代(1600年-1940年代)
机械计算时代是指在计算机问世之前的时期,人们使用各种机械装置(如乘法器、算盤等)进行计算。这个时期计算的指令集非常有限,且速度缓慢。
2. 电子管计算时代(1940年代-1950年代)
电子管计算时代是1950年以前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时期,计算机主要由电子管构成,速度较之前大大提高,并且存储容量也有所提高。此时期,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被开发出来。
3. 晶体管计算时代(1950年代-1960年代)
晶体管计算时代是指计算机中大规模使用晶体管,并逐渐替代了电子管的时代。晶体管计算机的速度和可靠性更高,同时,存储容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4. 集成电路计算时代(1960年代-1980年代)
集成电路计算时代是指计算机中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加速了计算机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速度和存储容量也进一步提高。在这个时期中,IBM推出了第一台个人电脑IBM PC,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
5. 个人计算机时代(1980年代至今)
个人计算机时代是指计算机正式进入了大众市场,个人电脑得到广泛应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使用已经日益普及,计算机资源可以方便的分享和利用。同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更是让计算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和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代: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8年)以电子管作为逻辑部件,被称为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9-1964年)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逻辑部件,被称为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5-1970年)用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被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1-1989年)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于计算机,寄存器多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代:
1. 机械计算时代:在19世纪后期,出现了一种通过机械和齿轮来执行计算的机器,比如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和阿达·洛夫莱斯的差分机。
2. 电子管计算时代:电子管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很快就被应用于计算机中。早期的计算机基于电子管,能够进行更快的运算,比如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3. 晶体管计算时代: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引发了计算机的一个新时代。相比于电子管,晶体管更小、更可靠、更耐用,可以制造更高性能的计算机。
4. 集成电路计算时代: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开始采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把成百上千个晶体管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加快运算速度,使计算机性能更强大。
5. 个人计算机时代: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它们开始走向普及,并引发了计算机行业的一个新时代。个人计算机便宜、易用,成为大众获取信息、进行办公和娱乐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5个时代:
1. 机械时代
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机械计算机是主流的计算设备。其中最著名的是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这类设备大部分运用齿轮、摇臂等传统机械结构,进行乘、除等高级运算。
2. 电子时代
20世纪4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使得计算机进入了电子时代。此时,计算机使用电子管替代机械装置实现运算,一些早期的电子计算机包括ENIAC和UNIVAC。与机械时代相比,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大幅提升。
3. 集成电路时代
集成电路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的制造成本和体积。它使得许多新型计算机得以开发,包括适合于商业和个人使用的微缩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等。同时,硅谷也应运而生。
4. 个人计算机时代
20世纪70年代后期,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PC,这开始了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历程。之后,苹果公司也推出了Macintosh等产品。到了90年代,个人计算机早已成为了一个日常必需品。
5. 网络时代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引领了计算机的最后一个时代。此时,计算机开始走向一个全球化、互联互通的时代。人类使用计算机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不易在过去实现的功能。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育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在斯金纳的程序教育机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58年一1970年,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初始时期。以IBM公司代表,指导性的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使用的模式为个别指导型和操练型。
1970年一1980年,计算机辅助教育进入实用化时期,以微型机的教育应用为标志,出现了ICAI(Intelligent CAI)的概念。
1980年一1990年:计算机辅助教育迅速发展时期。多媒体计算机提到应用和认知学习理论占主导地位。1990年以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被用于指导计算机辅助教育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Internet)等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作。
在未来的CAI发展中,多媒体、Internet互联网、智能CAI和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第三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我国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机器在738厂开始少量生产,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年)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80年代初)
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DJS-130小型计算机,以后又推DJS-140小型机,形成了100系列产品。
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和国外一样 ,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的。1980年初我国不少单位也开始采用Z80,X86和6502芯片研制微机。1983年12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DJS-0520微机。
1982 年,马尔在其《Vision》一书中提出的视觉计算理论和方法,标志着计算机视觉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马尔计算视觉理论包含二个主要观点:
首先,马尔认为人类视觉的主要功能是复原三维场景的可见几何表面,即三维重建问题;
其次,马尔认为这种从二维图像到三维几何结构的复原过程是可以通过计算完成的,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因此,马尔视觉计算理论在一些文献中也被称为三维重建理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980年计算机证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980年计算机证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关于计算机如何考大专证书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计算机如何考大专证书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专科统考计算机考什么等数学,计算引论,高级语言程序,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1.大专...
大家好,关于计算机证书必须直邮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计算机证书必须直邮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证书直邮怎么申请证书直邮申请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即可:证书直邮申请方法非...
大家好,关于大学计算机必须考什么证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学计算机必须考什么证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大学计算机需要过几级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学校是没要求考级的,有的话,一...
摘要:,,本模板为收入证明,适用于法院要求的正式格式。需要提供相关材料以证明个人收入情况,包括个人身份证明、工资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本证明旨在证明个人的收入状况,以解决法律诉讼中的相关争议问题。所提...
摘要:个人收入证明超过纳税起征点,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纳税起征点的挑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背后的真相与挑战,包括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个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