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蓝标

?个税抵扣项怎么申报?对于会计新手,如何处理增值税业务⚡️

admin2025-03-08177

个税抵扣项怎么申报

新个税出来,许多人不知道怎么做,尤其是专项扣除一大堆,许多人没时间看,所以也不知道怎么操作,其实并不难,以下简单说明,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微信号:663644321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简单说六项扣除就是: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及住房租金。

那么怎么申报?

分四步:1、收集信息:父母、子女、配偶身份证信息,首套住房贷款合同、租房合同等

2、实名注册: 手机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完成实名注册。

3、提交信息:将收集的父母子女等信息填入个税APP,选择扣缴义务人,提 交就行了。没有扣缴义务人可以选择自主综合申报,然后提交。

4、申报: APP里填写了扣缴义务人的,就不用管了,由扣缴义务人申报,没 有扣缴义务人的,自行前往税务大厅申报,或在次年的3月1日至6 月30日前往税务大厅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对于会计新手,如何处理增值税业务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新手,先要搞清楚企业纳税类型,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其次弄清楚公司业务类型范围选择并根据相应的业务选择相应的税率!再就是设置应交税金的明细科目!随着营改增改革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一系列有关增值税的相关政策,会计应熟知这些政策,并根据公司业务收入等熟悉运用相关政策,充分享受国家税收红利,拒绝接受虚开错开等的发票!

 1、计提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下月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3、如果上月的已缴税金 ,上月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1、计算公式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2、会计分录

  第一种:月底,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不进行账务处理,直接作为留抵税额;

  第二种:月底,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

  缴纳增值税账务处理怎么做为会计学堂整理,这个应该作为记忆模块,是那种只要一想到增值税,就能迅速反应过来的的知识点,这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什么人可以退税

首先你要有交税,就是说你预交的税额大于应交的税额,这时候国家就要退给你了。在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可以查到一年的总收入和预交的税额。

(1)年收入没有大于6万的,没有达到税收起征点,但是你有其他稿酬,劳务报酬额外收入,这些预交的税额是百分之20的,所以,这时候就可以退比较多了。

(2)年收入大于6万的,达到起征点,减去应该扣减的钱,预缴的税额大于已交税额,也是可以退税的。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退税十分火爆,并且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加入到了“退税大军”,那么究竟退税针对的是什么人群呢?每个人都能退税吗?其实不是的,下面就为大家讲解:

首先,退税是纳税人的权利。只要纳税人上一年度内已预缴税额高于年度应纳税额,无论收入高低,无论退税额多少,纳税人都可以申请退税,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人群:

1、中低收入者:即年收入未超过纳税起征点的总额,且上一年度已经预缴纳税款。

2、自由职业者或者业余有提供劳务、撰稿的在职人员,即预扣预缴率大于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

3、年中退休、辞职、失业人员、刚毕业后就业的大学生,即全年工作不完整的人员。

4、未提交专项扣除附加信息的人员,即没有把房贷支出、赡养老人支出、子女教育、租房支出等附加内容录入个人所得税APP的人员。

5、日常税收优惠未享受的人员,目前,我国针对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都可以给予减征个税优惠,但是具体的优惠政策,是采取限额减征还是比例减征,都由各地政府确定。对于这一群体人员取得综合所得办理年度汇算时,汇算地与预扣预缴地的规定不一致的,用两地各自规定计算的减免税额相比较,按照孰高值确定减免税额;而且,这部分的税收优惠一般都要在年度结束以后方能够享受。据此,产生退税。

总之,大家在退税过程中,一定要检查仔细,比如该录入系统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一定要录入,否则可能白白送钱。

本月正式实施新的个税政策后,我们将如何纳税,新个税的专项抵扣具体要求是什么

关于个税专项抵扣,现在很多单位已经开始安排培训和申报了,因为,最早1月份工资就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带来的红利。

关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申报,其实很简单,只要下载个人所得税APP,然后如实填写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就可以了,扣税是由税务机关来完成的,报酬发放单位可以进行预扣除,如有不实个人可以在次年3-6月份到税务机关进行集中清缴,多退少补。

在这里给各位朋友简单说几个要点:

1、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时间

从现在开始,随时可以申报,一个年度内的专项附加扣除额度可以相互冲抵。也就是说,您即使6月份申报,照样可以把1月份没用的额度抵扣掉。因为,新个税采用的是全年累加预扣。

最迟申报时间是次年的6月30日,超过这个时间不申报,就意味着您放弃这项福利了。

2、关于预扣缴和集中申报清缴

如果有多个收入来源的,或者有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必须要采用集中申报清缴才划算。因为工资预扣缴按5000元免征起点,从3%开始分档预扣。但是,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报酬这三项采取低于4000元收入免800元,超过4000元的减免20%之后,劳务报酬按三挡,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按20%的比例预交。

如果您的工资达不到20%的档位,集中申报可以减免不少。

3、关于如实申报

申报是个人自愿的行为,个人要对信息真实性负责,单位不对真实性负责。税务机关会进行抽查,或者根据举报进行检查。最关键的是,今后个人申报信息真实性将纳入国家征信系统,如果您存在虚报、瞒报的情况,不但会追回税费,还会影响您的个人征信,甚至可能被依法处置。

填报很简单,关键是真实。

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欢迎随时交流。

谢谢邀请。

1. 如何纳税。

现在的做法是每月预扣预缴、次年统算多退少补。每月扣的时候跟以前不同,现在采用的是累计的方式。

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 = 累计收入 - 累计免税收入 - 累计减除费用 - 累计专项扣除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举个例子来说明:

2. 专项扣除具体要求。

小忧来帮大家划重点了!

1.确定5,000元 起征意味着什么!

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请注意,起征点5,000元,不等于起征工资5,000元。

假如你月工资扣掉五险一金,可能剩下5千不到,您的“应纳税所得额”为0

2.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

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3.多项支出可抵税

今后计算个税,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新个税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1月1日起已经开始实行。请大家下载app进行申报抵扣!

4.自己到手工资能直接增加多少?

两个重要公式

税前工资-社保个人缴纳-公积金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后工资。

个人所得税=(税前工资-社保个人缴纳-公积金个人缴纳-起征点)×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同收入的朋友请往下看,我们将举例说明:

案例一

假设小A在拿月工资5,500元,在扣除了五险一金之后,她的月收入为4,510元

现行3500元的起征点下,她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为4,510-3,500=1,010元

对照上图税率表,她的“月应纳税所得额”属于“0-1,500”这一档,对应税率为3%;即:她需要缴纳个税金额为1,010*3%=30.3元

而在改革5,000元起征点开始后,她的每月“应纳税所得额”4,510-5,000=负数,也就是不用缴税!

案例二

假设小X月工资9,000吧,扣除五险一金之后月收入7,380,

改革前他属于7,380-3,500=3,880元,在税率10%(速算扣除数105);他应缴个税283元;

改革后,他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2,380,在税率3%,最后他应缴个税71.4元!

一年自动加薪2,539.2!

关注前程无忧,收获职场干货,陪你走过求职路!

不管你2018年过得有多“丧”,有多开心,有多少泪水和笑容,都成为了过去式——一切都要向前看!2019年,终于还是来了。而2019年的开年好事,就是新个税方案细则正式落地!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1日就已经开始实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起征点提到到5000元,且税级距也加大许多。由此一来,人们缴纳的个税也少了许多,瞬间感觉轻松许多。

而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税改革一大亮点,自然就是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方案。简单来说,只要符合这些扣除的条件,就能让缴纳的个税再度变少。月薪万元想“零个税”?还真不是开玩笑。

首套房贷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住房租金根据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按每月800元到1200元定额扣除;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的人,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子女每年1.2万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接受学历或非学历继续教育支出的,在规定期间可按每年3600元或4800元定额扣除……但要注意的是,个税改革的专项扣除方案里的扣除额,对应的是应纳说所得额,而不是应纳税款。

如果你每月收入1000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的话,只要家里有父母需要赡养,又有孩子在上学,再加上自己正在进修等,只要能满足政策就可扣5000元。再加上5000元的免征额,那就不用缴纳个税了。这样一来,可是减轻不少负担。

整体来看,此次个税改革还是对大多数人还是有益处的。尤其是对上有老下有小,且背负房贷的工薪族来说,真正减轻了肩上的压力。话说,既然省了那么多钱,肯定还是要花出去的。这样一来,个税改革又拉动了消费的增长。看来,此次个税改革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2018年新的税法已经于本月正式生效,根据新的个税法,除了提升免税额之外,另外对于六项专项扣除,大大减轻了个人的纳税负担。为了便于说明,本文以一个小例子进行解释,新新政实施后,个人如何纳税的。

举个例子

本文以月收入1.2万元为例(该金额可以覆盖我国90%以上的个人收入了),如果在良心企业里,很多1.2万的月收入的个人均无需再缴纳个税了,但是在坑爹的企业里,税收照样需要缴纳。

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系税前可以扣除的项目,具体的缴纳比例如下图所示,当然这个是你遇到良心雇主的时候缴纳的比例,遇到黑心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缴纳比例降低就算了,部分甚至违规直接未给予缴纳(不过这类一般存在于小作坊及小企业之中),我们暂时以最高的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可以根据自身缴纳的比例,把自己的工资收入带入计算)。

养老保险:个人缴纳的比例为8%,即缴纳额:12000*8%=960元;

医疗保险:个人缴纳的比例为2%+3元,即缴纳额:12000*2%+3=243元;

失业保险:个人缴纳的比例为1%,即缴纳额:12000*1%=120元;

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无需承担。

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的比例为12%,即缴纳额:12000*12%=1440元;

扣除五险一金后,剩余的工资为:12000-960-243-120-1440=9237元;

再扣法定的5000元免税额度,此时需纳税金额为:9237-5000=4237元。

专项扣除

根据新的税法规定,在以下六项专项费用中,可以扣除免税额度:

1.首套房房贷利息:结婚前夫妻双方分别抵扣1000元,如果是结婚的,一方扣1000或者双方各扣500元。

2.住房租金:住房租金的抵扣前提条件是没房,也就是说和首套房贷利息抵扣只能二选一,目前住房抵扣的标准分为三个档次:1500元(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1000元(市区人口大于100万人)、800元(市区人口小于100万人)。

3.赡养老人:独生子女2000元,多个子女互相协商分配,最多抵扣就是2000元,且父母必须年满60周岁以上。

4.子女教育:最多1000元,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享受。

5.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最多只能享受48个月,且每个月最高400元;

推荐阅读:

?如何从学信网上查询学历证明?学信网学历证明查询二维码 ?

?同等学历证明材料?高职扩招怎么开具同等学力证明?

?去当兵都要什么证件,求详细点?去北京当兵需要学历证明吗现在?

?关于执业医师报考证明材料问题?有执业证没有学历证明 ?

?入党志愿书学历证明人会查吗?入党志愿书证明人可以写哪些人?

?出生证明能发几次?如何看待自考这个形式的毕业证⚡️

?内河船舶驾驶证考试?考船舶驾驶证流程⚡️

?学信网如何打印学历证明,怎么在网上查询学历证明

?高考报名学历证明是什么?高中毕业证丢失了怎么开证明⚡️

?部队士官大专毕业到地方可以考或转全日制本科吗?部队转士官需要学历证明吗 ?

毕业证遗失逆境中的人生翻盘指南,如何逆袭转危为机?

自学之路的荣光,一份证书背后的奋斗故事??

?国家开放大学学历证明怎么开?注安报名怎么提交学历证明书?

?学历证明怎么下载电子版?我要看修电脑的学历证明怎么弄?

?劳动手册学历和档案不一样有影响吗?学历证明档案不符 ?

?同等学力证明怎么开,流程?高中或同等学历证明怎么办 ?

?学信网学历证明第二次 ?学信网学历证明第二次怎么弄?

?毕业证的保证书怎么写啊?学历证明真实性保证书怎么写?

?男士学历证明范本图片?学历证明怎么下载电子版?

高中毕业证遗失后如何重拾信心,继续人生旅程?

6.大病医疗:一年最高8万元,且抵扣的系超过1.5万的医疗费用(即你看病在1.5万元以内的没得抵扣,超过1.5万的才可以抵扣)。

扣除5/6这两个发生几率极小的情况,一般而言,个人最高每月可抵扣4500元:1500(住房租金)+2000元(独生子女)+1000元(子女教育),最差1466.67元:800元(房租)+666.67元(三个子女)。至于六项专项扣除所需要的材料,大家可以详看下图。

如果是最高的扣除,已超过上述计算的4237元,完全可以免税;如果是最低的,那还要纳一点点税(大概几十元)。

总结

由于每个人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扣除数不一样,五险一金缴纳的比例也不一样,故而最终缴纳的税费也不一样,大家可以参考上述分析,把自己的情况带入计算。

本文链接:https://www.lanbia.net/664259.html

退税怎么上传学历证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