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岳飞(岳公)最后一个出来,而一时的名声,几乎超过其他诸位公。
原文: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
翻译:
绍兴六帅,都忠诚、勇敢坚毅,效仿古代名将。岳公鹏举最后一个出来,而一时的名声,几乎超过其他公。他死的时候,武昌的部队驻扎到有十万九百人,都是一个可以抵挡百人。
原文
天涯路,荒荒野日黄云暮。黄云暮,年年笳吹,征衣如故。
君恩不到边庭戍,乡心空结将军树。将军树,平安烽报,翠围深固。
翻译: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悽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古诗原文:天涯路,荒荒野日黄云暮。黄云暮,年年笳吹,征衣如故。
君恩不到边庭戍,乡心空结将军树。将军树,平安烽报,翠围深固。周纶 : [明]号龙泓,万历(一五七三至一六二o)时京口(今江苏镇江)人。
百战已休兵,寒云愁未歇。
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
早得用蛾眉,免陷边戍卒。
始知髦头星,不在弯弓没。
兄弟失和的主要原因就是羽太信子做人太毒,以及周作人的没脑子。值得一提的是,周作人后来可能是有些后悔,并想起昔日兄弟的情谊,于1925年10月12在《京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伤逝》的短文,并借用罗马诗人的一首诗表达对不可再得兄弟之情的怀念。 鲁迅也不是木石心肠,10月21日,他写了一篇并未立即发表的小说,题目就是《伤逝》。周作人看后评论道:“《伤逝》不是普通的恋爱小说,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断绝的”,“我也痛惜这种断绝,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人总只有人的力量”。这也可以算得上周作人的悔过书吧。 在绍兴人的眼里,周家尽出稀罕事儿。老大樟寿,好好的一个中国人竟然跑去了日本,还学外国人的怪模样剪了辫子;还是老大樟寿,娶了个老婆扔了不管,既不同房更不生小仔子;然后是老二櫆寿,放着多得像池塘里的蝌蚪像天空的星星一样的中国姑娘绍兴丫头不要,居然讨回个日本婆娘。
周作人和周建人兄弟二人 的关系很亲厚,但后来也是闹掰了。下面就由清水婉婉到来。周氏三兄弟里,鲁迅老大,周作人老二,周建人老三。鲁迅生于1881年,周作人比鲁迅小4岁,周建人比作人小3岁。周作人,是翻译家、近代中国散文第一人,就文学成就而言 不逊于鲁迅,但他是一个可耻的汉奸,周建人。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建人是兄弟三人里名声最不显的一个,但却是政治地位最高一个,也是最后去世的一个。
鲁迅在北京安定以后,就买下了八道湾的房子,母亲和妻子朱安首先就住进八道湾,二哥周作人带着日本妻子羽太信子回国也住了进来。第二年羽太信子的15岁妹妹也来到中国周家居住。同时23岁周建人也住进了八道湾。二嫂羽太信子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小叔子,就希望把小妹许配给周建人,(也有人说羽太信子为了独霸八道湾的房子,这应该不会)。在1914年2月结婚。周建人时年26岁。羽太芳子时年17岁。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和企图,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芳子很爱周建人,二人有四个孩子,长子周冲(一岁余夭折)女儿:周鞠子,又名:马理,第二个儿子叫周沛,第三个儿子叫周丰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二人是有感情基础的。
周建人到京后没有工作,后在胡适帮助,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六十银元。已经属于高收入了,后来周建人不顾已经怀孕的芳子的苦苦哀求于1921年去上海,在上海的周建人曾多次写信给芳子,希望她去上海生活,但芳子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应该也有她姐姐的反对)坚决不去海。而在上海的周建人和她是学生王蕴如同居了,在周母80寿辰的时候(这时候鲁迅已经去世)周建人携王蕴如及两个女儿周瑾,周蕖们去北京,为母亲拜寿。在此期间,周建人让芳子给王蕴如让位,要和芳子离婚、但这个行为,却让周母,芳子,信子包括周作人都强烈反对。他们和周建人蕴如二人大吵一场。周建人和周作人经过这场大吵,彻底闹掰了,周建人彻底离开北京,放弃芳子,就相当于“离婚”在在法律上说,周建人和鲁迅一样,第二任妻子一辈子不合法。在私生活上,周作人很严谨。和妻子羽太芳子恩爱了一辈子。
周建人和王蕴如及两个女儿返回上海,和北京周作人断绝了一切往来。周作人写信给周建人,指责他遗弃羽太芳子而和王蕴如同居,并且说“王女士在你看得甚高,但别人自只能作妾看。周建人就此勃然大怒,觉得这是二哥对他和王蕴如巨大侮辱,随即公开声明和芳子脱离关系。不再向八道湾寄钱。而周作人则开始抚养起羽太芳子和她的四个孩子。但在周建人的儿子周丰三1941毫无预兆地自杀了,周建人在上上海数十年没有尽过一个父亲的责任。周丰三彻底的永远失去了父亲。伯父当汉奸,而他们全家的生活又得不依靠伯父周作人的接济。巨大的压力之下,19岁的周三丰只有自杀了,也就是说,他的父亲周建人是凶手。
解放以后,羽太芳子在1951年向法院起诉周建人重婚问题,结果败诉了。周建人说,当年是周作人对他的逼迫,真是翻脸不认人啊。羽太芳子就此彻底死心,在1964年去世。周建人在1984年去世。可以说,周作人和哥哥鲁迅弟弟周作人全部失和。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除去早夭的小弟,周氏三兄弟幼年时期,虽然大哥鲁迅有些如父如兄的家长式霸道,除去应当还是关系不错的。
周建人小大哥七岁小二哥四岁,相比之下幼年时,不如周作人与大哥关系更为密切。在周作人晚年回忆所作中,曾提及诸多趣事。
鲁迅曾和作人引经据典,也取个带"人"的名字,俩人叽里咕噜地咬文嚼字,背诵一些古文,最后说“侃”字好,什么“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侃侃尚书公,投绂理石。”意思是刚直和乐、从容不迫。
可是过了一天,老大樟寿对三弟说,这“侃人”二字,读起来有点拗口,不如改为“建人”吧,于是松寿就叫周建人了。
建人尚小不理解大哥,因家变而少年老成起来,有时抱怨他家长式的专横。作为仕宦之家中的长子,鲁迅被寄托了更多振兴门楣的希望,压力山大,性格也变得早熟了。
在《风筝》文中,鲁迅就17岁时故意弄坏小弟的风筝感到愧疚,而对建人旧事从提时,他淡淡地说不记得有这事了。
而二哥周树人性格不那么激烈,和三弟建人的关系更温和些。当年祖父入狱,父亲病重,建人和作人去大舅家寄住。在周建人的回忆中,大哥有事心中藏,二哥则更溢于言表,比如对小弟病亡,周建人写了好几首诗和多篇怀念之文。
因当说在北京八道湾宅兄弟失和前,周建人和大哥关系更为亲密,为新文化运动共同出力,两人文风各异,但打仗亲兄弟,无论总角之情还是事业交集,都胜过与三弟建人的。只是他们后来到了上海,又加上留京周作人的道不同不相与谋,从此彻底绝裂了。
此后鲁迅与三弟建人的关系除了同在沪地,加上无政见之分外,还有一点同病相怜的味道,毕意他们都有过不幸福的婚姻。
1912年周作人的妻子生了儿子后,她的妹妹羽田芳子也来到绍兴。十五岁的芳子天真活泼,又学会说简单的绍兴话,成为信子与周家之间的桥梁,与二十四岁的周建人也产生了感情。大家认为亲上加亲,是好事,于是由大哥说合母亲主持下,1914年建人和芳子结了婚。
第二年他们的第一个男孩出生,不幸于一岁余夭折。这对芳子刺激很大,患上了类似疯癫的病症。两年后先后生了女儿鞠子和儿子丰二。1919周建人一家随同全家,住进鲁迅购买的北京八道湾住宅。
周建人到京后没有工作,1920在北京大学旁听攻读哲学,间或写些生物学和民俗学方面的文字,在《新青年》等处发表,但稿酬甚微。这样生活了将近两年,周建人不甘于寄人篱下的生活,芳子又常埋怨丈夫没有挣钱的本领,从冷言冷语发展到大吵大闹,使周建人受尽苦处。
他只得由鲁迅托蔡元培、周作人托胡适帮助,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找到了一个校对工作,每月工资六十元。工作辛苦而收入很少。后来芳子生下儿子丰三。工资微薄的周建人每月拿出几十元钱寄给芳子,可这点儿钱根本不够芳子花销,非常羡慕阔绰的信子,越来越依赖姐姐了。
周建人多次写信给芳子,有次甚至回北京亲自去说服芳子,要她带着孩子到上海和他共同生活,但芳子听姐姐的话,舍不得离开家人,也舍不得八道湾富裕的生活不肯去上海。周建人和昔日学生王蕴如也产生了感情有意同居。
从1931年以后,周作人和周建人两兄弟,虽为一母同胞兼连襟,不仅因羽田信子的关系而闹僵,更由于周作人对日伪的投怀送抱而决裂。
但相对而言,二人私下的交集要多点。周作人投敌后,鲁迅还是禁不住写了封言辞恳切的信,让建人较交,虽无效也算仁至义尽了。
中国历史上不乏知名才女,人们熟知的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朱淑真、薛涛等等。这里着重介绍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的事迹。
班昭(约45-约117),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班彪的女儿,她嫁给同郡人曹世叔为妻,曹世叔没长寿,班昭早早成了寡妇。
一 显贵身世,书香门第
班昭的远祖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班氏先祖叫班壹,原本楚国人,秦统一过程中,班氏家族迁到陕西扶风(今扶风县)。秦末大乱,班壹迁居楼烦(今山西武宁),以畜牧起家,家族财力雄厚。
班氏家族,历代都有地方大员,或朝廷重臣,到班彪一代,班氏家族是已有几百年辉煌的巨富贵族,也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诗书世家。
班彪有二子一女。长子班固,次子班超,女儿班昭。班超在历史的著名事迹是出使西域;班固则以撰写《汉书》闻名后世,班昭这个女子也不一般。
班彪不愿意做官,专心史学,也要像司马迁那样,留下历史巨著。
《史记》从黄帝写到汉武帝,后事缺而无录。司马迁死后,《史记》有十篇散失,有目录无书稿。
于是,班彪作《后传》数十篇,这是续《史记》之作。公元54年,52岁的班彪去世。
班彪去世后,22岁的班固蒐集父亲遗稿,继续撰写《汉书》。公元58年,被人告发“私改国史”,班固被捕入狱。
班超向汉明帝解释说:班固修《汉书》,乃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没有毁谤朝廷之意。
汉明帝令将《汉书》呈上,阅后赞许有加。便授予班固进入东观藏书阁,任典校秘书,主持校勘典籍,并敕令他可参阅东观藏书阁皇家典藏,完成其父所著《汉书》。
同时,汉明帝下旨,由国库支银,资助班固编撰《汉书》工作。
班固编著《汉书》由私人修史变成奉诏修史。
公元82年,班固完成了《汉书》主体的写作。
公元89年,班固母亲病故,他辞官守孝在家。
此时,大将军窦宪率兵北伐匈奴,班固随从出征。汉军深入沙漠三千里,大破北匈奴。
大军凯旋,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班固写了铭文。
班固还撰有《窦将军北征颂》,歌颂窦宪北征匈奴事迹。
窦宪因有功,日渐嚣张,跋扈恣肆。公元92年,汉和帝逼其自己了断。
班固因为是窦宪的亲信幕僚,也被逮捕,日加笞辱,禁锢而死,年61岁。
二 才女奉命修《汉书》
此时,班固所著汉书,《八表》和《天文志》均未完成,遗稿散乱。
《汉书》未完,汉和帝命班固的妹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汉书》。此时班昭43岁。
班昭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有扎实的学问和写作功底。
她受命续撰《汉书》后,长期在东观皇家藏书阁,手不释卷,勤奋笔耕,不畏严寒酷暑,经过多年年努力,终于全面完成了《汉书》的著述。
班昭续撰《汉书》,主要是整理、核校父兄遗留的散乱篇章,并在班固《汉书》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一志,即《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和《古今人表》和《天文志》。
至此,《汉书》经过前后40年编撰完成。
《汉书》中最难的《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独自完成的,但班昭仍冠上班固的名字。
班昭对《汉书》的播和普及也有很大功绩,她为很多人讲解《汉书》。
三 才女文采斐然
汉和帝很器重班昭,多次召她进宫,让皇后和嫔妃们拜她为师,让她传授儒家经典、天文、数学。
班昭以学识渊博闻名。因她丈夫姓曹,人们便尊她为“曹大家(gū)”。
班昭的大多数著述都失传了,流传至今的,除《汉书》“八表”外,只有《上邓太后疏》、《东征赋》、《针缕斌》、《大雀赋》和《蝉赋》。其中多数已是残篇。
班昭还著有《女诫》七篇,即《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约计1800多字。告诫妇女遵守“三从之道”和“四德之意”,因此她被封建正统学者尊为“女圣人”。
约在汉永宁元年,即公元120年,班昭告别人间,时年72岁。
她的丧事很隆重,使者监护,皇太后素服举哀,表示悼念。
班昭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对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
班昭是参与“二十四史”编撰的唯一女性,是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
大家好,关于初中结业证书可以考大专吗知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初中结业证书可以考大专吗知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初中没毕业可以上技校或中专吗小学到高中是孩子的基本知识,最好上完高中,...
大家好,关于公务员需要大专证书吗现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公务员需要大专证书吗现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考公务员必须要有学位证还有毕业证吗毕业证是必须要求有的,学位证不一定。 只有获...
大家好,关于师范大专生考什么证书有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师范大专生考什么证书有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师范类的专科生可以有哪些出路如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等专业,取得学历后...
大家好,关于大专文化可以考什么证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专文化可以考什么证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我学的是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大专毕业生,可以考什么证可以考病理技师病理医师必须临床...
大家好,关于大专毕业的证书级别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专毕业的证书级别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高级技工证和大专证的区别是什么本质、颁发单位、作用不同。本质:1、技工证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