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凭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还给你?
1916年,袁世凯一死,段祺瑞成为了北洋军阀中实力最强的一系,所以他也很快撇开了黎元洪,实际掌控了北京政府。
当时,日本国内也发生了权力的变动,因为袁世凯帝制的破产,以“二十一条”胁迫袁世凯的大隈内阁也随之垮台,寺内正毅继任总理大臣并组建了新内阁,以寺内正毅为首的内阁抛开了大隈内阁强硬的对华政策,采用了更温和的手段和政策。
段祺瑞之所以能够轻松地拿到“西原借款”,也是得益于寺内内阁的上台。
袁世凯活着的时候,日本支持的是袁世凯,如今袁世凯死了,他们自然会重新选择一个人,显然,段祺瑞对他们来说,是继袁世凯之后最适合支持的人选。
对于像段祺瑞这样的军阀而言,最好的支持莫过于给钱了,只是日本人会白白送钱给他吗?显然也不会,说白了,他们支持段祺瑞,就是为了通过段祺瑞从中国捞取更多的利益,所以段祺瑞想拿到这笔钱,也必须给日本人“承诺”,或者说担保。
段祺瑞答应了吗?答应了,可是能不能拿得到可得看日本人自己的本事了。
段祺瑞从日本人手里拿了多少钱呢?西原龟三代表寺内内阁前前后后给了段祺瑞八次钱,加起来有1.45亿日元:
1917年1月20日,交通银行借款5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交通银行借款2000万日元;
1918年4月30日,有线电报借款2000万日元;
1918年6月18日,吉会铁路筹备借款1000万日元;
1918年8月2日,吉黑两省金矿及森林借款30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满蒙四铁路筹备借款20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高徐、济顺铁路筹备借款20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参战借款2000万日元。
从中也可以看到,日本人借款的重心一在金融,二在铁路,三在矿产,看似是在支持段祺瑞政府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可实际上却是在进行经济侵略。
日本试图通过给交通银行借款,插手并控制中国的金融体系,从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铁路借款则是日本试图以此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枢纽,如果能够实现的话,这必然会更利于他们的侵略,毕竟运输物资和军队都少不了铁路;金矿和森林借款则是日本图谋中国丰富矿产的阴谋,日本一个蕞尔小国,想要进一步发展哪能少得了矿产资源?
那么,日本的“西原借款”最后为什么会打了水漂呢?
日本之所以借钱借得这么狠,是想着能够让段祺瑞尽快控制中国,只要段控制力中国,日本也能通过这笔巨额借款间接地控制中国,从而进行经济掠夺,甚至是破坏中国的金融体系,让中国的经济崩溃。
段祺瑞之所以同意日本人的条件,则是在空手套白狼,他虽然控制了北京政府,也有心统一中国,可谁能够保证他一定能够成功?
所以,日本人借钱给段祺瑞,想要获得他们想要的好处得建立在段祺瑞能够成功的基础之上,一旦段祺瑞失败,不论是这笔钱,还是日本人所拟的担保条件都可能会打水漂,日本人难道不清楚这一点吗?
不,他们当然清楚,但是他们仍然愿意冒险,因为高风险的同时也意味着高回报,只要段祺瑞成功了,那么这个1.45亿日元的冒险便能够换回数倍乃至数十倍数百倍的回报。
更何况,当时段祺瑞执掌北京政府,成了北洋军阀的头头,他能够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小,这才是日本人决定冒险的原因,所以不能说是日本被“骗”,只能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只不过,日本人没想到的是段祺瑞竟然输的这么快,段祺瑞政权一垮台,日本人的钱自然也就打了水漂了。
段祺瑞输掉了1920年的直皖战争,也就失去了北京政府的控制权,落难的段祺瑞拿什么还钱?
直皖战争之后,段祺瑞自身难保,只能静待时机,看看还有没有机会再次复出,所以对于“西原借款”,他的态度恐怕也只有四个字——
没钱!
不还!
不得不说,欠钱的确实才是大爷!段祺瑞没钱还,日本能拿他怎么样?他们真要出手暗算段祺瑞的话,以段的身份,只会激起中国人对日本更大的仇视,这会不利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所以,日本人只能对着段祺瑞干瞪眼,当然他们也希望段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崛起,然后还钱,只是这种可能性太低了。虽然段祺瑞后来复出了,但也不过是一个没实权的临时执政罢了。
段祺瑞垮台之后,轮到直系上台执政,曹锟和吴佩孚会帮段祺瑞还钱吗?显然更不会,钱是老段拿的,好处是老段的,曹、吴才不会傻到去帮段祺瑞还钱,他们更不会承认这笔借款的存在。
曹、吴不承认,后来的张作霖就更不会承认了。
所以,“西原借款”也就成了一笔收不回来的烂账了,只不过,日本通过“西原借款”也拿到了不少好处,实际上也没亏多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日本人没有被北洋政府骗走钱,而是被蒋介石赖掉了。
1917年段祺瑞为了编练自己的亲兵对付不听话的部下军阀,搞了个《西原借款》,一共从日本借款14500万日元。
当然,日本人不是做慈善,借此得到了很多好处。
贷款的抵押物包括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
其中,仅仅胶济铁路铁路一项,就为日本带来巨大的利益。
日本从1917年开始正式拥有胶济铁路,由此掌握了山东的核心地区。
1920年段祺瑞彻底下台,但这个协议仍然有效,日本人仍然借此控制铁路。
直到1923年1月1日,经过华盛顿会议协调的《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中日两国《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中国才以4000万日元的巨款赎回胶济铁路的所有权,但运营权利仍归日方(必须委任日本人为车务长与会计长)。
寺内正毅曾得意地说,通过向中国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可以说,《西原借款》是段祺瑞一生的污点。
然而,了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宣布“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由此,西元借款余下的1亿多日元,被蒋介石想方设法赖掉了。
日本虽不甘心,但到了抗战爆发后中日债务也就不存在了,所有欠款烟消云散。
所以,就日本来说,《西原借款》并不吃亏,对付腐败的北洋政府捞到很多便宜。
但最终被南京国民政府赖掉,则是日本始料未及的。
其实这是段祺瑞向日本借的一笔款,也就是“西原借款”,因为当时段祺瑞的北洋政府实在是穷的叮当响,但国内割据的那些军阀也不会给支持段祺瑞,所以段祺瑞当时苦的是一筹莫展。
虽然战争年代最好的东西是武器装备,但没钱的话连政府职员的工资都发不起,底下人也是要吃饭的,不然谁给你干活?
日本人主动借钱
1917年7月,段祺瑞当上了北洋政府的总理,他第一件事就是讨伐“护法运动”,但打战是需要花钱的,可是当时的北洋政府穷的响叮当,哪有钱?
于是,段祺瑞无奈只能想办法借钱,日本人此刻闻到了一丝商机,便主动借钱给了段祺瑞,这真实睡觉有人送枕头。这次借款是日本顾问西原龟山提议的,然后日本寺内内阁就答应借款个段祺瑞。
但日本人可不是那么好心借钱给段祺瑞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早在袁世凯政府时,日本就跟随欧洲那些国家借款给袁世凯,并从中获得高额回报,还获得了中国的盐税和关税。因此,尝到几次甜头后的日本人,又想再捞一笔,并且当时的日本经济繁盛,多出来的钱放着也是放着。
段祺瑞的算盘
段祺瑞的心机跟袁世凯可不一样,人家鬼的很。这次的借款过程中,段祺瑞提出的条件很苛刻,而日本现在也不缺钱,所以他们没有敢狮子大开口,包括连手续费都没给日本人。
他们只是提出要中国的铁路权,但此时那些铁路还没有建,而段祺瑞承诺的抵押物也只是口头上的约定,其中说的山东和山西的铁路、矿产、森林等权益让给日本,到最后也都被含糊过去了。
到段祺瑞拿到了1.45亿日元后,他把这些钱拿出一部分用来军费开支来壮大北洋军,剩下的四分之三全都拿来发工资了。
其实段祺瑞的算盘就是,从借款那一刻起他压根就没打算还钱。当时的冯国璋还担心还款问题,以后拿什么还给日本人。
段祺瑞说了这样一句话:“咱们对日本就是利用一时,谁还打算还给他们,到时一瞪眼全拉倒!”从这句就可以看出,段祺瑞就是死了心要骗这笔巨款。
日本人的算盘打空了
当日本内阁借款给段祺瑞后,他们的内心其实也是挺惶恐的,后来日本国内又发生了“大米动乱”事件后,寺内内阁下台,而借给段祺瑞的那笔巨款也在九年后,因为北洋政府的倒台而不了了之了,在那个时代的日元还是很值钱的。
日本方面对于巨款的损失有向中国索要,可是在1929年时,日本驻华公使利贞男因为要款没有成功,被日本国内谴责而内疚自杀,最后这笔借款的事也就没人在提起了,北洋政府垮台后,国内更是不愿承认此事。
因此说,精明的日本人这次是确确实实的被北洋政府骗走了1.47亿日本,这也是整个日本当时的羞于提起的“西原借款”事件。
西原大借款,日本原本小算盘打的很好,但是被段祺瑞和老蒋给坑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陷入一片战火中,一时间无暇东顾。此时日本朝野上下视之为一口鲸吞中国的“天佑之机”,以进攻青岛德租界名义进攻山东(德国收到日本开战书后宣布将青岛归还给北洋政府,但日本拒绝承认,并威胁袁世凯不许接收),日本除占领青岛外,还沿胶济铁路进逼济南,还向袁世凯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然而日本的侵略行为激起全中国上下的一片愤怒,日本自清末开始经营打造的“中日亲善”面孔荡然无存,甚至北洋政府内部的亲日派也对日本如视虎蝎。与此同时,日本虽然军事和政治上非常强硬,但是却对战争胜利没有必胜把握,即使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内部也没有完全分裂,依然有一定实力,强行军事入侵还必然会激起全中国的反抗,并且英国拉拢还未参与世界大战的美国联合向日本施压。
这边军事上投鼠忌器,但此时,中国上下全面爆发的“抵制日货运动”沉重打击日本在华利益,这次抵制日货运动,不仅中国消费者不购买日货,商人不与日本商人进行商业往来,甚至日本在华企业的中国雇员也进行罢工。日本在华利益损失非常惨重,对华出口锐减52%,国内利益集团对当时大隈内阁非常不满。特别是山县有朋等元老派对其很不满意,最终在1916年10月,大隈重信倒台,寺内正毅组阁。
寺内正毅吸取教训,一改对华咄咄逼人的策略,以“日中经济提携”为幌子,大打银弹攻势和经济投资,缓和中日矛盾。同时政治上积极扶持代理人,其选定段祺瑞的皖系军阀为理想代理人,给予段祺瑞大量借款,支持其武力统一(实际上日本也有希望挑起军阀间内战,自相残杀的成份在里面)。
由于当时日本在中国名声已臭,以日本政府名义提供借款,段祺瑞也不敢接,所以这笔钱和合同,寺内正毅是指派其代理人西原龟三的名义签订,由日本兴业银行、台湾银行和朝鲜银行交付。这就是后来的“西原大借款”,即交通银行借款两次,一次500万日元,一次2000万日元;有线电信借款2000万日元;吉会铁路借款1000万日元;黑龙江吉林金矿森林借款3000万日元;满蒙四铁路借款2000万日元;山东济顺、徐高二铁路借款2000万日元;参战借款2000万日元。合计14500万日元。
这次西原大借款,日本可以说是“大放血”,非常的优厚。一是利息低,7厘半或8厘的利息要比其他国家动则一分,甚至一分三低很多,而且这笔钱不用时可以放在日本银行,银行返还5厘的利息。二是抵押物代价较小,当时其他国家借款动辄要以关税或盐税做抵押,而西原借款除了铁路债券、有线电报财产和收入、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金矿、森林做担保外,其余大部分是已形同废纸的北洋政府国库券作为抵押。
相比较之前大隈重信的明火执仗抢劫,寺内正毅的手法成功把自己的企图隐藏在和善的外表之下。有线电报可以更好的控制中国的信息和情报,东北的铁路债券和黑吉两省金矿、森林可以巩固日本在东北的利益。而开始深陷内战的段祺瑞,对于这些代价更容易接受,也不容易引起中国的敌视。并且借参战借款名义,派大量军事顾问以帮助训练的名义钻进段祺瑞军队,加强了对段祺瑞军队的控制。所以寺内正毅曾得意地说,通过向中国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到1920年的直皖大战中,段祺瑞被直系军阀曹锟和奉系军阀张作霖联手击败,被迫下野,皖系军阀整体急剧衰弱,受美国和英国支持的直系军阀开始主掌大局。日本一心谋划的以段祺瑞来控制中国计划落空,之后开始选择奉系军阀张作霖作为主要合作对象。
再到了1927年,北伐成功,北洋军阀垮台,国民政府“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为理由,拒绝偿还这笔钱,也不承认日本从这一系列借款中获取的各项特权。日本派出特使佐分利贞男前去找老蒋,其当时身上携带有老蒋前往日本访问时与松井石根、田中义一等人会谈的密约。但是不想佐分利贞男突然在旅馆内“自杀”,密约也不翼而飞,最终这件事情也就成为无头公案。
这传说中“北洋政府骗走日本一亿四千万”的“给力大事”,正是民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原借款”事件:1916年至1918年,北洋段祺瑞政府与日本寺内内阁签订的一系列贷款协议,总金额高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由于经办人是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亲信西原龟三,因此史称“西原借款”。
这样一笔巨款,除了第一期的500万日元,在1920年偿还完毕外,其余的一亿四千万日元,北洋政府都是崩子儿没还,拖到北洋政府垮台,1928年国民政府在“全国财政会议”上一句“对于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就叫这笔数额巨大的“欠款”,就此不了了之。“北洋政府骗走日本一亿四千万”的说法,也从此长期流传。其实,以《北洋人士话沧桑》里的记载,“借钱”的段祺瑞,当时就说过“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只要咱们国家强大起来,直接一瞪眼全拉倒”。再看最后结果,没拿回钱的日本,似乎是当了冤大头。但素来精打细算的日本,真能这么轻易上当?
这就要首先搞清楚:为什么北洋政府要借钱?为什么日本当时肯出这笔钱?“西原借款”发生时的1916至1918年,是北洋枭雄段祺瑞风光无限的年代,却也是他主政的北洋政府,日子一年不如一年的苦年头。本来就是个军阀混战的时代,各地画地为牢,北洋政府连正常的税收都收不上。以段祺瑞心腹曹汝霖的回忆说:北洋政府当时每月亏空八百多万,月月拆东墙补西墙。名义上“中央政府”,眼看就揭不开锅。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新上台的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派特使西原龟三前来“送温暖”:缺钱?你找我啊!
比起家徒四壁的北洋政府,同时期的日本政府,却正是钱包发鼓的时候:由于欧美列强都忙着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未参战的日本,在亚洲吃起了独食,一战前债台高筑的日本,当时每年贸易顺差七亿日元,银行现金储备突破十五亿,摇身成了列强里的新土豪。手里有钱的日本,当然心思也活络起来:既然之前因为《二十一条》,闹的中日关系降到冰点,那这次就换个办法——用钱砸。于是,在寺内正毅上台组阁后,其炮制的《对华借款方针》就火热出炉,表示要以大量资金投入,换取日本在中国的“有利的权益”。而“西原借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值得一提的是,比起之前欧美列强的对华“贷款”来,“西原借款”确实很“良心”:比如当年袁世凯跟五国银行签订的《善后大借款》,贷款总额2500万英镑,但扣掉“佣金”等手续费,最后中国拿到手的,竟只有760万英镑。而“西原借款”呢?中间没有任何手续费,段祺瑞政府拿到手的,就是实打实的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对于当时内外交困的北洋政府来说,这似乎是笔难以拒绝的钱。
当然,日本人可不是善男信女,借钱的目的就是“有利的权益”,而以寺内正毅本人的算盘说,他更想把段祺瑞变成亲日的傀儡。因此“在中国投资一亿日元,其效果可与其他国家投资五亿至十亿相匹敌”。所以在借款条件上,日本人也不停夹带私货:“西原借款”的八笔借款合同,以“参战”“交通银行业务整理”“电信”“吉会铁路”“山东二铁路”等为名义,条约细则深入到中国各方面,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所以,虽然段祺瑞心安理得的觉得“谁打算还他呀”!可日本也不傻,你不还?人家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找补回来。拿到钱的段祺瑞,放心大胆的用这笔钱维持政府开支,甚至招兵买马“武力统一”,北洋军阀的战乱也进一步升级。这些,恰是打着“借款”名义扩张对华权益的日本,最希望看到的。
而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西原借款”的大坑就已初现:当中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正当要求时,日本就搬出了“西原借款”关于山东问题的相关条文,直接让中国代表团陷入了被动里。
而其他的“借款条件”,更给日本侵华,打开了种种方便之门。比如“交通银行业务整理”这条,就让日本金融业拿到了对华投资的优先权,对华金融贷款暴增十倍。又比如“吉黑林矿借款”,日本出了点“小钱”,就拿到吉林黑龙江的林矿主权。“满蒙四铁路”这条,更叫日本控制了吉会线长开线等铁路线路。日本的对华投资与贸易利润,也从此滚雪球般激增。这些借款协议,成了日本对华经济政治渗透的急先锋,看似被“赖账”,其实收获颇丰。所以坚持“西原借款”的寺内正毅,虽说因此也受了好些攻击,但在他下台之后,依然洋洋自得表示:“(西原借款)实际上扶植日本对中国之权利,何止倍于二十一条”。确实,当年日本处心积虑逼签《二十一条》都没拿到的好些特权,却通过“借款”拿到了!甚至复盘多年后的抗日战争,好些个大坑,也恰是“西原借款”时挖下!
所以,“骗走日本一亿四千万”的事情,与其说是“外交妙笔”,不如说,是一桩因为短视造成的,发人深思的外交教训。参考资料:陈宇,黄佳梦《西原借款问题新探》 裴长洪《西原借款与寺内内阁的对华策略》、 钟鸣晨《北洋政府的财政困境与对日关系》、 曹汝霖《民初外交回忆录》、 王毓超《北洋人士话沧桑》、杜春和《北洋军阀史料选辑》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到此,以上对于内蒙古林西县高中毕业证原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内蒙古林西县高中毕业证原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关于计算机如何考大专证书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计算机如何考大专证书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专科统考计算机考什么等数学,计算引论,高级语言程序,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1.大专...
大家好,关于计算机证书必须直邮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计算机证书必须直邮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证书直邮怎么申请证书直邮申请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即可:证书直邮申请方法非...
大家好,关于大学计算机必须考什么证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学计算机必须考什么证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大学计算机需要过几级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学校是没要求考级的,有的话,一...
摘要:,,本模板为收入证明,适用于法院要求的正式格式。需要提供相关材料以证明个人收入情况,包括个人身份证明、工资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本证明旨在证明个人的收入状况,以解决法律诉讼中的相关争议问题。所提...
摘要:个人收入证明超过纳税起征点,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纳税起征点的挑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背后的真相与挑战,包括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个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