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古代引进了很多汉字语,而且汉字语比较简洁所以很多词语上会使用汉字,这相当于是在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采用拉丁语变成当地的语言是一样的,但是韩国语和中文的语系不同,用汉字表达有限,而且汉字的样子比较难,没钱的百姓学不了文字,文盲率太高,朝鲜朝的世宗大王创造了韩国文字,那是1400年代的,大概有600年前左右的时候创造的韩国文字
韩文本来就是汉字的注音,你看一下康熙字典的注音就明白了。当时的朝鲜藩王,为了统一朝鲜地区的方言和降低文盲率,直接用汉子注音拼成字来普及。因为朝鲜藩王的知识局限性,如看到西藏文字就可能弄像蒙古字一样,用的是西藏拼音书写用汉字方法。
韩国人不用拉丁字母,而重新发明谚文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发明谚文的时候,古代朝鲜人还没见过拉丁字母。二是即使他们见过拉丁字母,也会把它看成蛮夷文字,排斥不用。
谚文又叫训民正音,就是现今韩国所使用的韩国语字母。这套字母在功能上和西方的表音文字一样,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发音,几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就能拼出一个字了。
古代朝鲜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当时的中华文明非常强大,朝鲜人受中华文化影响,用汉字来书写朝鲜语。
但是朝鲜语和汉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用汉字来书写朝鲜语有很多不便,一些朝鲜语特有词汇和语法都无法表示。特别是汉字字形复杂,学起来很困难,只有达官贵人才有时间精力学习,普通老百姓很少能学会汉字,因此也无法书写。
为了让老百姓能够书写,1443年,朝鲜王朝国王世宗大王组织学者创造一种新文字。经过几年研究,1446年,新的字母正式发布,并被命名为训民正音。
训民正音在创造过程中,朝鲜学者多次到中国明朝学习当时的最新音韵学成就,并在文字外形上对其他文字有所借鉴。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训民正音字母在排列上不是像西方文字一样从前往后线性排列,反而是一个音节内的字母堆砌成方块,这显然是受汉字影响。训民正音借鉴的其他文字可能有蒙古八思巴文,西夏文,日文等,但是不可能有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在1443年这段时间还没有完全成熟,当时大航海时代尚未开启,拉丁字母的使用范围仅限于西欧北欧等地。
利玛窦是最早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之一,他写了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标音的书《西字奇迹》。利玛窦来到中国是在1582年,当时他在澳门登陆。此时训民正音已经发明一百多年了。
所以训民正音发明时,朝鲜人不可能接触到拉丁字母,也就无从借鉴了。其次,就算朝鲜人当时见识过拉丁字母,也不可能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本民族文字。当时的拉丁字母,在朝鲜人看来,和野蛮人文字无异。
1446年训民正音正式发布后,遭到了当时朝鲜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抵制。朝鲜一直受中华文化影响,学者们认为只有中华文明才是最正统的,只有用汉字才是最文明的,其它文字都是异端邪说。
当时的朝鲜王朝集贤殿副提学著名学者崔万里就曾经上疏说:
“自古九州岛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传曰: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大累哉”。
这段话大意是说,自古以来,九州之内,虽然风土人情不一样,但是没有人因为方言不一样就创造新文字。只有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藩之类有自己的文字,这都是蛮夷才干的事,根本不值得拿出来说。左传中说:用华夏改变蛮夷,没听说过用蛮夷改变华夏。历代中国都认为我国有箕子遗风,文化礼仪和中国类似。今天制作谚文,舍弃中国,把自己等同于蛮夷,简直就是舍弃苏合之香,取螗螂之丸,这不是文明的拖累嘛。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朝鲜士大夫阶层对谚文的排斥,以及对汉字的推崇。同时,里面提到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藩,蒙古当时用的是八思巴文,西藩指西藏,可见当时朝鲜人对这些地方的文字是有认识的,同时朝鲜人对这些异族文字一概持贬低的态度。
所以为什么朝鲜人没有直接采用拉丁文字,而是重新创造训民正音,一来是因为他们不可能见过拉丁文,二来即使见过,也因为是蛮夷文字,不可能直接采用。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
第一,谚文发明的时候,拉丁文字还没有东渐。那个时候的“朝鲜人”,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叫“拉丁文字”的东东。
第二,汉字对古朝鲜的影响太大,谚文发明出来以后,并没在朝鲜受到广泛认可,20世纪初才被那里的人们从“箱子底儿”翻出来。这个时候再靠拉丁文字“另起炉灶”,已经“不赶趟”了。
一
“谚文”,是在朝鲜李朝世宗李裪主持下,由郑麟趾等朝鲜学者“研发”的。
具体时间上有两种说法——1444年和1446年。
这种文字的正式叫法,是“训民正音”,简称“正音”或“谚文”。
李裪,为李氏朝鲜的第四王,朝鲜王国的第二位国王。他在位32年,正是朝鲜王朝的鼎盛时期。
而此时,正值大眀正统年间,朱祁镇刚刚即位,宦官王振擅权,西部南部边界的麻烦也不少。
大约,李裪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决心建立朝鲜自己文字的。
1440年代,欧洲尚处于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虽然进行了一段时间,但各国的实力还较薄弱。
这个时期,葡萄牙殖民非洲刚刚开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还要再等50年;荷兰偷袭澎湖更在150年之后。
总之,当时欧洲对东亚的了解,几乎完全依靠《马可.波罗游记》。反过来说,他们对东亚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二
中国与朝鲜的“密切接触”,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前后。
商末周初,殷纣王的叔叔箕子,去到朝鲜建立了政权,史称“箕子朝鲜”。
关于箕子“王”朝,《史记.宋微子世家》说:“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箕子作《洪范》,详解“统治大法”。“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
《汉书.地理志》则说,箕子是在商末因不满殷纣荒淫,自行去朝鲜的。
不管怎样,箕子朝鲜,按照《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朝鲜古籍的说法,是他们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箕子,带去了中国文化,也包括汉字。
日本最早接触到汉字,是通过朝鲜间接见到的。
三
一直到7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唐朝时期,朝鲜有了自己文字的“雏形”。
这个“雏形”叫“吏读”,相传由新罗神文王(681-692年在位)时的朝鲜鸿儒薛聪所创。
之所以说是“雏形”,因为“吏读”,采取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朝鲜语的一种特殊的文字形式。亦称“吏札”、“吏吐”、“吏道”。
在薛聪之前,已有不少早期吏读碑文。他的贡献,是对历代“吏读”文献进行整理,使之更加系统和定型。
到李朝时期,“吏读”仍在使用,主要用于公私文书。
“吏读”在使用时,实词基本用汉语词,只是这些词进入句子时,一般都按朝鲜语的语序,添加用汉字标记的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这些附加成分,朝鲜语称为“吐”。
到现在,仍有“吏读”碑文文献保存下来。另外,《大明律直解》以及一些文书契约,保留有“吏读”文本。
四
1444年或1446年,被称为“训民正音”或简称“正音”和“谚文”的朝鲜拼音文字诞生。
发展到后来,就是现在的“朝鲜文”或“韩文”。
这种文字,最初有28个字母,包括辅音字母17个,元音字母11个。
1527年,朝鲜高官兼大学者崔世珍作《训蒙字会》,对“谚文”作了改进——减少一个辅音字母,调整了字母顺序,规定了字母的名称。
不过,在1440年代和1520年代两个阶段之后,长时间里,汉字仍然是朝鲜的主要文字,特别是官方使用文字。
同时,“吏读”和“谚文”也在使用。这种“三文”并用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谚文”,在20世纪初被普遍接受。
但是,由于朝鲜和韩国的分立,使朝鲜语的书写成为了两个系统——1954年开始的朝鲜纯粹“朝鲜文”字母文字;韩国的“混合”字母文字——“韩文”加汉字,“汉语借词”仍是原来写法,但是按韩语读音。
2013年,中日韩三方讨论公布了《中日韩常用汉字表》,收入常用汉字800个。
另,韩国标准教材《汉文教育用基础汉字》,收汉字1800个。
2014年,韩国大法院审核公布《人名用汉字表》,将收录汉字扩充到8142个,2015年1月施行。
拼音语言是最难改革的,有3点∶1.必须保留传统,制造差异。2.突然改革,高级知识分子突然变文盲是有可能的。这与我国当年推行拼音不一样,我国主体是汉字,改用拼音,识字的依然识字,而且丝毫不影响。3.改用字母来拼音,很多音发不出来。即使是我汉语拼音,其实也是丢失了很多发音为代价的,不说duang这个可以用字母勉强可以发的音的抛弃了,其他很多都抛弃了,但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没有拼音的,都是用两个另外的汉字(说文解字里面都是xx切),即使抛弃了一些读音,实际利大于弊。
罗马帝国九百年前就彻底灭亡了,拉丁文是死了的文字。拼音文字有一个最大的缺点的就是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族群的读音是不一样的。所以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拉丁文正确的读音了。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五六百年前才开始建立,他们的文字虽然源于拉丁语,但是已经不是拉丁文了。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国际音标是20世纪的产物。现在有人可以看懂拉丁文写的文章的意思,但是没有人知道拉丁文当时的读音了。就像我们现在看宋词、乐府等,可以看懂文字内容,却丢了乐谱,不知道怎么演唱了。
韩国的谚文是朝鲜王朝第四个君主在1443年组织人搞出来的。估计那位世宗大王根本就不三百年前在遥远的西方有人使用一种叫拉丁语的拼音文字。就算知道,他们也无法考证出拉丁文的标准读音了。他们可以借鉴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倭国的片假名文字。
其实当年的世宗大王创制谚文的目的和倭国创制片假名的目的是差不多的,都是为了“扫盲”。
1970年朴正熙开始推广谚文,取消汉字。现在的谚文和1443年的谚文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注
倭国在武曌当政时期请求使用新国名,武曌给他们取的新名字叫日本。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为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宁”,遣使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号。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名,而且“朝日鲜明”出处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
再注
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文献《山海经》、《尚书大传》、《管子》等书中,陆续出现了“朝鲜”的记载。有兴趣可以看看。不过那时的朝鲜是不是现在的朝鲜你自己看着办。
展开全部
音调拉高,嗓子压低。
糅合一点台湾腔调。
就像韩国小孩子说话那样的音调。
大致分三种:
1. 热血型。代表:地狱老师里的足球小子小广。
2. 可爱型。代表:樱兰高校公关部里的HONEY前辈。
3. 腹黑型。代表:叛逆的鲁鲁修里的鲁鲁修。
你要学的话:
热血型降低音调,语速加快。
可爱型发嗲即可。
腹黑型将声带压扁,让气流通过声带“受阻”即可。。。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囧
一句话总结:大体相同,但有一些不同。
以前,韩国与朝鲜是同一个国家,但是1948年在二战中被分裂为南韩(即韩国)与北韩(即朝鲜)。所以,后来由于政治隔离,两国语言出现差异。
朝鲜很快规定废除汉字,而韩国没有强制废除,所以语言中存有大量汉字词,朝鲜则使用固有词语代替汉字。随着世界文化交融,国家难免收有外来词,韩国使用的外来词多为英语借词,朝鲜则是俄语更多。
不同的地方还有依存名词间隔、首音规则、读音等。
大家好!我是一株吊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先举个例子,一个人长大了,他就不在希望别人喊他的小名,哪怕自己的大名也不是那么高大上,为啥?心理使然、习俗使然。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一点,韩国的祖上是中国的藩属国,深受汉文化的熏陶,并形成相似的传统礼仪和风俗习惯等,用汉字、读汉书、着汉服、说汉话,就是端午节也同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韩民国建立,经济上的发展远远超越曾经的宗主国,极大地提升了大韩民族的自豪感、优越感。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汉字使用韩文,这种不成熟的文字。
到此,以上对于韩国语言需要高中毕业证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韩国语言需要高中毕业证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关于初中结业证书可以考大专吗知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初中结业证书可以考大专吗知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初中没毕业可以上技校或中专吗小学到高中是孩子的基本知识,最好上完高中,...
大家好,关于公务员需要大专证书吗现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公务员需要大专证书吗现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考公务员必须要有学位证还有毕业证吗毕业证是必须要求有的,学位证不一定。 只有获...
大家好,关于师范大专生考什么证书有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师范大专生考什么证书有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师范类的专科生可以有哪些出路如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等专业,取得学历后...
大家好,关于大专文化可以考什么证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专文化可以考什么证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我学的是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大专毕业生,可以考什么证可以考病理技师病理医师必须临床...
大家好,关于大专毕业的证书级别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专毕业的证书级别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高级技工证和大专证的区别是什么本质、颁发单位、作用不同。本质:1、技工证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