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为什么乐府没有像唐诗宋词一样流行?
前言
其实乐府诗也一直非常流行,并不亚于唐诗宋词。北宋时期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收录了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乐府诗与唐宋诗歌并不是完全割裂两种诗 。
一、广义的乐府与狭义的乐府
1、狭义的乐府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汉武帝建立乐府,掌管政府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这时期的乐府歌词被称为乐府诗。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特别是后一篇,篇幅很长。汉朝的乐府诗的确流行性不如后面的诗歌,但是这仅仅是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对于古人来说未必。
2、广义的乐府
不过,后来人们把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都称之为乐府诗。仅仅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连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被称乐府。
这时再说流行性的问题,就有些偏颇了。 在唐宋以前我们也能举出很多例子。例如人人都能吟诵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是乐府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也脍炙人口,还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等等,这些张口就来的诗句都是乐府诗。
到了唐宋以后,流行的乐府诗就更多了。
二、唐宋的乐府 近体古体都有
唐诗中的乐府诗未必都能歌唱,有的仅仅是因为使用了乐府古题而已。
乐府诗原本是古体诗,在唐朝的乐府诗既有古体也有近体。古体诗如李白的《玉阶怨》、《蜀道难》等。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作者:李白
格律诗盛行以后,有些诗人喜欢用乐府古题作格律诗,例如卢纶的《塞下曲》4首都是近体绝句: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李益《江南曲》也是一首近体绝句: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而沈佺期《独不见》又是一首毫无瑕疵的七言律诗。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李白的《关山月》也是一首乐府诗,但是李白是按照五言排律的方式写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除了两处不对仗外,平仄,黏连,押韵都符合格律要求。
又如南宋陆游的乐府诗《长干行》:
裙腰绿如草,衫色石榴花,十二学弹筝,十三学琵琶。
宁嫁与商人,夫妇各天涯,朝朝问水神,夜夜梦三巴。
聘金虽如山,不愿入侯家,鄣袖庭花下,东风吹鬓斜。
结束语
如果仅仅说”汉乐府“为什么不如唐诗宋词流行的话,我觉得从数量上、质量上、形式的多样性上、语言的变化上,唐诗与宋词更容易让我们理解、更容易产生共鸣是一个主要原因。
从广义的乐府诗来说, 汉魏乐府虽然传下来的数量少,但是依然有很多如《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短歌行》、《木兰辞》等等这样名篇。到了唐宋时代,乐府诗中又产生了有大量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老街味道
准确地说,乐府诗的创作背景其实都是政治和战争影响下的产物,当时汉代从武帝开始,就频繁地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大批人流离失所。因为在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导致没有像唐诗宋词一样流行
乐府相当于现在的流行音乐,虽然部分有流传,知道的人也比较少了。很多时候也不实用与现实生活里,自然没有诗歌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里,诗歌也源自于生活,真实表达情感,也可以应用到当时的心情里,自然流传度会比乐府高了。
西汉时期朝廷设置机构掌管朝会庙堂所用的音乐,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汉族民间诗歌和乐曲,这个机构当时称为乐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后世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为"乐府";宋丶元丶明的词丶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为"乐府"。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这种淳朴的诗歌风格,文字简单清新,而且纯真自然。乐府诗是诗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人文诗的开始,象征着诗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和发出个人化的声音。乐府诗中的诗,可以真正地称为抒发情怀的诗。
在文学史上,“乐府”或“乐府体诗”,是包括后世作家的仿作在内的。这种仿作的作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第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辞,性质上还是入乐的。第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面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来写作,实际上已不入乐。第三,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汉族民间乐府诗的基本精神和体制上的某些特点,完全自立新题和新意,当然它也是不入乐的。这三类中,以第二类为最多和最常见。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未建安时代开始的。建安时代,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出现了一批作家,又以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袭用乐府旧题,模仿两汉乐府汉族民间歌辞的风格来写作乐府体的诗。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到了唐代,一方面朝廷对礼乐重视程度发生了变化,不再设置专门的机构创作和采集配乐诗歌;同时人们对写诗更加注重音韵的和谐美和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并流行一种写诗必须遵循的旨在使文字和音韵更加具有美感的规范,即所谓格律,文人墨客渐渐以按规范写诗为荣为乐,久而久之唐诗宋词逐步成了流行时髦,乐府诗就逐步淡出人们诗歌创作的视野了!
诗词鼎盛属唐宋 寂寞花开汉乐府
正文
提起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人们常常会说,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却鲜有人提起乐府诗,乐府诗就像一朵盛开在悬崖上的百合花,被世人冷落了。
乐府诗在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为后来的唐诗、宋词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点。
首先,乐府诗“生不逢时”。
乐府诗诞生的年代处于中国分裂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时代战火纷飞,统治者像走马灯一样不停的变换。
从孙氏兄弟割据江东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从官渡之战到夷陵之战,从樊城之战到淝水之战……百姓流离失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即使是在这样的水深火热的情况之下,仍然有乐府诗在其中诞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踌躇满志地去从军行。他渴望建功立业,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撑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事与愿违、壮志难酬,直到他耄耋之年才回到故乡——眼前的萧瑟景象让他泪如雨下……人们哪有时间,哪有心情去欣赏那一首首清理隽永,意味深长的乐府诗呢?
其次,乐府诗的创作队伍中缺少领军式的人物。
提起唐诗,我们想起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提起宋词,我们想起了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然而,提起乐府诗,即使让我们搜肠刮肚,也未必能够讲出几位流传千古的大诗人吧!绞尽脑汁,即使是赫赫有名的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它们的作者也是佚名的啊!(原因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了——在那个战乱年代,即使是真的有名的诗,作者也不见得能流传下来啊。)
其三,乐府诗大多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内容。
如果脱离了那个特殊的时代,读者往往难以产生共鸣。还是拿《木兰诗》来举例吧:这首诗的第一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已经十分陌生了。因为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很少能见到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在织布的情形了——正是这种陌生感,隔阂了那个时代与现在的读者,这种代沟很不容易产生共鸣。即使这样,我们还是通过相关的动画、电影、节目等一系列措施还原了当年的情景,才得以管中窥豹。后面的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这些只有在古代才出现的情景,我们现在更是只能在一些电视剧里才能看到。回归段首那句话,脱离了时代,脱离了那时的环境,你没有感同身受过,就难以产生共鸣了。
其四,乐府诗不像唐诗宋词那样平仄协条,朗朗上口。
这也在客观上让乐府诗的流传先天不足。
总结 | 乐府诗:默默无闻的丰碑
虽然乐府诗并不像唐诗宋词那样引人注目、广为流传,但乐府诗中的许多作品也是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比如大家熟悉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古诗十九首》……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让我们把这些事熟读成诵,继往开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身边做起,从诵读做起,从热爱做起!
后话
谢谢邀请。本文从构思到查资料共耗时5个小时。感谢您的阅读。您的喜爱是对国学最大的肯定!欢迎您与@四方国学 交流、探讨国学知识。
懂点格律,但是,我写诗从来不按格律写!
你说我写的不是诗,你别用嘴来说,用诗歌来说话,古代诗词大家都如此,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嘛!
还是那句话可以骂人!别用泼妇的话去骂!那是骂街,用诗去骂,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嘛!骂得精彩了,还可以成了一段经典,何乐而不为,我先抛砖啊!
蜀中氤氲犬吠日
叶某满堂画飞龙
天下总有七步客
惊煞井底八股虫
谢邀。
不懂诗词格律,能写诗词吗?
当然可以。
格律是个什么东西?“格”指格式,“律”指音律,“格律”是指在汉字音韵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时候,唐人为了避免大家写诗的时候出现语病、音病而开发出来的一套平仄格式和规则。
符合这套格律以及按照这套格律写出来的诗词,我们称之为格律诗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写诗词就一定要按照格律来。
格律的具体要求包括平仄规则(平仄交替,相对,相粘),押韵规则(平声韵,一韵到底),对仗规则,以及不能出现“孤平”、“三平尾”一些诗病。然后格律诗词的字数、句数、用字用词都有一定要求(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词牌限定长短句字数和平仄)。相对于人们自由浪漫地诗意表达,格律诗词无疑在规则上更刻板,这也就是新诗拥护者一直排斥格律,视之为“自由表达意志的镣铐”的原因。
不但今人不爱,其实古人也不爱。我们能看到的是,虽然唐朝格律规范之后,格律诗通过科考等途径深受上层文人的喜爱,一直占据着中国诗坛的上位,但是在下层和民间,古体诗(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诗)同样蓬勃发展。我们把中国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说起来二者是共同发展,各自精彩,实际上不管在哪个朝代,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风的创作体量远远大于精致刻板的格律诗,甚至可以说词牌的前身就是被格律化的古体诗,我们称之为“律古”。
民间汹涌而蓬勃的创造力一旦进入格律范畴,精致高雅的同时,就逐渐失去了活力。我们不缺乏天纵之才在格律之上将诗意纵横表达,但是对整个诗坛来说,这个金字塔结构的基层,还是大量生成、自娱自乐的没有格律限制的作品。
到了今天,更加明显。学习格律的人越来越少,自由表达的人越来越多。写古风的都少了,因为现代诗的完全放弃规则和普通话的底色,让人更加注重感情的爆炸和抒发,这也是现代诗和古典诗词最大的区别,即感情的表达方式。
古典诗词是含蓄的,优美的,以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为要义,是否遵守格律并不重要。而现代诗毫无章法,在感情上追求积累、爆破,以求对读者一击必中,忽略文字本身的美感。
我们也能看到所谓格律诗,只是在中国诗歌海洋中的一座孤岛。我们写现代诗,写歌词,写古风,都不需要平仄格律。虽然我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遵守抑扬顿挫、清朗通顺这些原则,不过这是对语言系统音律的返璞归真,与格律关系不大。
毕竟作为诗歌,要是念出来结结巴巴的,生命力基本上就等于零。
我们学习格律,是为了在格律之上抒情言志。我们不懂格律,同样可以通过韵文来表达自己。
诗是韵文,是押韵的短小精悍的表达。押韵是必须的,否则就不是诗。
至于格律,懂了固然更好,不懂也没关系,记住押韵、通顺、注入感情、拔高意境,你的作品就是好诗。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其实是可以的,现代人写诗词有一个舍本逐末的地方,就是言诗词必先说格律。
我之前写文章谈过,格律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它使诗歌更具有美感,但很多人将格律看得十分重要,甚至以格律作为评判标准,这偏离了作诗的初衷。
你是为了写出来的东西很漂亮很有美感很合韵律才去作诗的吗?
这个步骤是错误的。
应该是先有诗,然后再让诗更有美感更合韵律。
李白说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贾岛说:三句两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一挥而就的创作方法是大师用的,是天才用的,是天赋异禀的人适用的。
现在总有人问,我不懂格律能不能写诗?
这句话就有问题。
首先,不合格律的就不叫诗吗?
其次,诗词创作是一步到位吗?
最后,你不懂难道不能去学吗?
所以我认为,作诗是这样一个过程:
1、有感
诗言志,歌咏言,人一定是想要表达点什么才会进行创作,比如说看到很动人的风景,想把所见所思写下来,或者遭遇了什么事情,想吐露心中的情绪,又或者被人、物甚至文字击中,想记录点东西……这个触发点很关键,这也是写诗的初衷。
2、成篇
心有所感,才能下笔如有神助。写诗和写作文一样,都是写真情实感的,你没有感觉,写东西就会去编,编出来的东西就很假,而且没有意义。
这两个步骤,你不懂格律也照样可以做出来,但这个时候出来的实际上是半成品,初具诗歌的形状。很多人在这一步就认为诗歌已经完成了,就可以发表了,实际上还有最重要的一步。
3、修改
前面也说过了,只有大师能一挥而就,连杜甫这样的诗圣写诗都在斟酌。
所以斟酌推敲是作诗不可忽略的,在这里才需要考虑到格律。你的诗已经有个形状了,像雕刻一样,你要把一个不规则的半成品做成精品,削去不需要的,填补缺陷,让它更加完美。
而鉴赏诗歌的时候,我们最该看中的,首先是这首诗要表达的感情,其次是这首诗整体的意境,最后是它的韵律美。
所以我认为,不懂格律可以写诗,但学会格律,你的诗会更好更美。
但格律不是评价诗歌的标准,它仅仅是使诗歌更美的一个装饰。所以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时候告诉她: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丸-------
文:祁门小谢
抒情、言志是写诗的初衷,是情志的抒发和畅洋,格律诗词是不同时代抒发表达情志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志可选择各种语言形式,我觉得不必拘束于格律,但应语句精美,朗朗上口,所以押韵是要讲究的。
我就不懂格律。写一首藏头诗:《美好人生梦想成真》美丽十月黄金秋,好景年年国运旺。人间昌盛家财发,生龙活虎身体健。梦圆满成财运来,想必情真得恩果。成心奋志保家国,真心实意爱国家。
演讲是一种最高级、最完美、最具审美价值的口头表达形式。它不仅要求演讲者具有高超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表达技巧,同时,还需要演讲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思想水平和多方面的知识、能力。演讲者只有具备了相关素养,才能巧妙、 娴熟、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演讲产生最佳效果。
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结合现代媒介手段,针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或明事理,或抒情感,希望引起听众产生一种共鸣的语言交际活动。
真正的演讲可以直抵听众的心灵。
根据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演讲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共鸣。
而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讲家之一释迦文佛,演讲了四十九年之多,但是佛陀说,无法可说,就是没说一个字。
而佛陀拈花不语,却有迦叶点头微笑,得到佛陀教外别传的正法眼藏。
世俗的演讲,无非以打动人为目的,打动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共情,就是同理心。在此之前,拉近与听众的关系极为重要,熟悉的才是安全的,既是听众的心理误区也是柔软之处。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要睁眼说瞎话说的理直气壮,要把自己自信心提上来。然后带动氛围。提高号召力。让大家相信你的话,让大家充满信心。演讲过后,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那样子。一个成功的演讲
一般真正的演讲手式都是情到自然处有感而出的。这样会比较自然,评委和观众也会看得比较舒服。但是,演讲还是有它自身的几个比较规范的手式:
①一个是“双手同时上扬,稍高(可平头,但不可太过头)”,这个手式一般用于结尾,因为演讲的结尾多抒情言志,这个手式可以帮助提高气势;
②一个是“单手上扬,高度适中(与肩齐高为宜)”,这个手式一般用于演讲过程中,要么叙述的地方,要么情绪稍高的地方,这样可以增加叙述时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情绪更好的抒发;
③还有一个手式是“单手握拳,用力一扬,切忌过高(只要自然地在胸前就好)”,这个手式不要随便用,一般是用于一些表明决心表明志向的地方,如果使用不恰当的话会“过犹不及”。
这些是演讲里面常用的手式。
在演讲中用手式最应该记住一句话就是“情到深处,手自然出”。自然是最好的!从技巧方面来说的话,做出一个手式后,一定要等手收回了,才能接着讲后面的话,这个是一个规矩。
就单纯演讲技巧来说,演讲切忌“声嘶力竭”和“喊口号”,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演讲稿可多用排比,排比最好是四句一排。处理排比的时候也不是一句高过一句,而是前三句层层高,第三句是最高点,到第四句又缓和下来,但是缓和的程度不要低于第二句。
祝你成功!
第一,多阅读。
得阅读者者得天下。多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一方面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关名著阅读的题,就能做出来了,不至于太头痛。比如,北京卷的微写作:
如果没读过这几部书,这10分能拿到多少呢?
另一方面,阅读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放眼望去,每一套语文卷,几乎都是阅读理解题。考试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懂文章,并概括总结出正确答案呢?
可能很多老师都给我们记了很多答题的模板,但是文章都读不懂的话,要模板有什么用呢?再者,现在考试的题目越来越灵活,单纯的模板,已不能应对现在的考试题目了。比如,2019年全国1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的第8题和第9题:
这两道题,你若是读不懂文章,不能从文章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怎么答题呢?
阅读很重要,哪怕你已经高三了,时间很紧张,可还是要坚持阅读的。
但是,你的阅读,不能只是单纯地看完就可以了,你需要进行一定程度地阅读训练。
考场上非常强调阅读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搜集出大量的信息并概括成答案。具体该怎么训练呢?
这里提个小建议,打开一篇文章,用最快的速度看完,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然后,再认真仔细地把这篇文章阅读两到三遍,重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跟刚才比较一下,是否完整,看看自己漏掉了哪些内容,思考为什么会漏掉,下次训练的时候注意一下。
如果你读的是一篇小说,你还可以试着概括一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特点;如果是一篇散文,试着分析鉴赏几句话,自己答完以后,再找一下别人的解读,看看自己理解得是否正确。
不仅要阅读文学类的,还要涉及一些科普类、时事新闻类的,因为现在阅读理解题考察的知识面太广泛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相信你的阅读能力会有一个不错地提升。
总之,虽然时间紧张,但是阅读不可少,每天保证至少二十分钟吧。并且,阅读的时候还不只是泛泛的阅读,快读与精读相结合。
第二,练作文
近几年的作文,要么任务驱动型,有一定格式,写演讲稿或书信,如全国1卷和2卷:
要么就是考察大家的思辨性,如江苏卷,你需要由物及人,
要么就是特别煽情,需要写出你的真实感情去打动阅卷老师,如全国3卷:
作文具体该怎么练呢?注意这几个地方:
第一,书写。虽然老师不会因为你写字好看就多给你分,但是写字潦草间接影响得分,是真的。
第二,题目。题目出彩,两个短语并列式的,更好。对于议论文来说,能出彩最好,实在想不起来好题目,那就把自己的中心论点总结概括一下,也可以。千万不要为了出彩,而不知所云。
比如以下这些题目,讨论的话题是“变与不变”,不能算好,但是中规中矩,也可以。
第三,开头要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论点。可以用名言引入,也可以直接以材料引入,切忌写了七八行,老师还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意思。
第四,中间论据充实。多用一些论据,并且分论点摆在鲜明的位置。老师看到你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自然会有好印象。
第五,结尾要升华上去。最好再联系一下实际生活,青年应该怎么做,让老师看到你写的文章是有真实价值的,而不是单纯为了凑够800字。
平时怎么练习呢?写一篇大作文很是耗费经历,建议你可以分步骤练习。比如:
这一段时间练习写开头。怎么样把开头写好,用什么方式写最顺手。
再练习框架。同一个题目,写不同的思路框架,看看你写什么样的思路比较顺手。
再练习结尾。结尾要做到点题、首尾照应!
这样分开去练习,应该会比你直接写大作文,后期成长快一点。分步骤写顺手了,大作文也简单多了。
当然,每写完一篇大作文,不要就扔那里了,你要去修改。鲁迅先生还说过,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修改的时候,改出病句、错别字,试着换几个更好的论据,加上几句名人名言。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升华的过程。一篇文章,经过仔细修改,相信你的收获更大。
总之,语文的学习,要多读书,还是要多动脑子的读书。至于作文,一定要动笔写,写完以后的修改很重要。修改两遍,胜过你写三遍!
江苏省高考结束了单独命题,正式迎接全国卷。所以要认真研究全国卷的语文。比如阅读题的实用文本今年江苏考了,以前江苏只考文学类和议论文。2020要大量做卷子,定时训练,加快阅读理解的速度,提高效率。平时要读书看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写出自己的看法,表达独特的见解。
【1】我先发表一下我对全国卷语文的看法。
首先卷子整体难度设计不大!阅读仍占卷子的大部分。
试卷的第一题,仍旧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这一题的难度普遍比较大……
针对这一题,我预测2020年高考应该不会变化。
这一题考查的是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强加因果”“语意相反”“过于绝对”是常考点。还要注意好范围表述。
这一题,说实话我一直比较恐惧的,阅读起来生涩难懂,但是好多复习资料上面总结的有答题技巧。
我的建议是,自己多练习一下,自己总结出来规律。这一题只能说熟能生巧。
这一题的分值9分,比较重要的,还是有必要在上面花费时间的。
【2】实用类文本阅读
这一题算是最简单的吧,而且也是近年来的热点考题,所以明年还不会变化。(我预测的,因为我也没有考试大纲)
这一题的答案在文中就能找得到,平时不用管。很简单。
第二题类似,平时也不同过多的复习。
第三题,在文中找答案,但注意!不要原搬照抄!要形成自己的语言,并且带有总结性,才能得满分!否则只能得一半。
【3】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看到这一题我很生气,不少考生看到“鲁迅”就已经吓瘫了,鲁迅先生真的那么那么那么难懂吗?
高考之后的这两年,我看了好多书,其中就包含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野草》和《故事新编》这一题真的是非常简单啊!
第一题完全送分的。
这给我们2020年什么启示呢?接着看第二题
这一题看着那么难,实际上不就是考察人物形象吗?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从他的外貌,语言,以及性格特征来分析。许多手法都可以用到“对比”一类的都可以用。
所以这6分还是很easy的,不管是临届的,还是毕业的,做起来都没问题,怕的就是死学的,死学怎么能读懂题呢?做起来“驴唇不对马嘴”
但注意题目中有一个“具体”二字,这就要结合上原句子了。不然凭空写会扣分的。
第三题就更加夸张了
许多考生考到题手抖,但我想说,这是在送分啊。
现在高三的学生都不读书,所以你连题都看不懂,这都怪自己。
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那不就是结合着文章,说那些是旧故事,那些是新元素吗,仅此而已,仅此而已!而且这本书的前言上明明白白写着答案。但如果我也在高三,可能我也不会,因为我不读书,脑子一根筋,不会转弯,当然不会了。
6分三点。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就看出来了,语文越来越考察考生的阅读水平,不读书,别想考好!今年出了鲁迅,你开始看鲁迅,明年他又考郭沫若,考闻一多,考老舍的文章,甚至还有可能考《活着》你不还是不会吗?
所以读书是一个过程,你的思想会得到升华,而不仅仅在于让你会书本的东西。
【4】纵观文言文阅读,是大多数考生的心腹之患。今年考了断句,明年可能考察文化知识。这个换汤不换药,不可怕。
断句对比着来做,超级简单,注意介词的位置,后面会有一个名词,再多了就有问题了。
第二题比较难,这个题考查的知识量体系比较大,但也有技巧,明年可能还会考的。这个问老师吧,我也没有过于好的解读。
第三题亘古不变,就是考察对文章的理解,你要是阅读能力强,它就是送分题,反之就是不会。
翻译这十分也是送分的,注意重点词“短”说坏话,“欲”想要。“擅权”独揽大权
“或”有的,“削”减少。将语言组织好,得个8,9分不是问题,得满分有一点困难。
【5】诗歌阅读
这一题超级难啊,年年都考,我从来没有总结出来规律,这一题老师讲的时间要好好听,靠自己摸索不容易,老师们也要多讲啊!
剩下的考察死知识,没有啥预测的
【作文】
作文很可笑,老师天天让学生练习“时评类”“议论文”“任务驱动的”结果就是不考,考劳动。
怎么样?如果让写一封信,我估计好多考生连格式都不会,所以还是说,多看点书,看书多了不压身。
今年考了演讲稿,明年会不会写信呢?
谢谢邀请,后期继续补充!
到此,以上对于闻一多高中毕业证样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闻一多高中毕业证样本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关于初中结业证书可以考大专吗知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初中结业证书可以考大专吗知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初中没毕业可以上技校或中专吗小学到高中是孩子的基本知识,最好上完高中,...
大家好,关于公务员需要大专证书吗现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公务员需要大专证书吗现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考公务员必须要有学位证还有毕业证吗毕业证是必须要求有的,学位证不一定。 只有获...
大家好,关于师范大专生考什么证书有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师范大专生考什么证书有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师范类的专科生可以有哪些出路如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等专业,取得学历后...
大家好,关于大专文化可以考什么证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专文化可以考什么证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我学的是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大专毕业生,可以考什么证可以考病理技师病理医师必须临床...
大家好,关于大专毕业的证书级别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专毕业的证书级别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高级技工证和大专证的区别是什么本质、颁发单位、作用不同。本质:1、技工证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