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先秦时期一块著名的宝玉,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得到了和氏璧,并用它制作了一枚印玺。千百年来,这块印玺都成为了皇帝的信物,谁要是能得到它,继承皇位便合理合法,而没有这枚印玺的皇帝心里却非常忐忑,还会被人们鄙视。然而这枚传国玉玺最后却失踪了,它到底去哪里了呢?
这枚用和氏璧雕刻出来的传国玉玺上刻着八个字:“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是丞相李斯亲笔写的虫鸟篆字。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既然朕顺应上天的旨意,成为了天下之主,上天也就应该保护我国黎民百姓长寿,国运兴旺发达。作为秦始皇的印玺,因为其独特的地位一直被视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秦朝灭亡之后,传国玉玺被刘邦得到。王莽篡权时期,曾经想要太后索要玉玺,太后一怒之下让玉玺扔在了地上,摔坏了其中一个角。王莽得到之后,命令工匠用黄金补全了缺口。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各路诸侯大军讨伐董卓,孙坚率领军队攻入洛阳城之后,得到了玉玺。袁术得知后抢了过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玉玺回归到汉朝皇帝的手中。
此后玉玺便成为了正统皇帝的象征,三国之后经历了五胡十六国混乱的时代,但是传国玉玺却一直完好无损。杨坚统一中国之后,得到了玉玺,隋朝灭亡之后,隋炀帝的孙子带着玉玺逃到了突厥人那里。所以后来唐朝虽然也统一了中国,但是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唐太宗总觉得心里不对劲。公元630年,唐朝军队击败了突厥人,传国玉玺回到了中原,李世民非常开心。后唐末年,末代皇帝李从珂和皇太后带着传国玉玺自焚,从那之后传国玉玺便失踪了。
那么后来的皇帝都使用什么玉玺呢?传说宋哲宗时期,一个农民从地里发现了传国玉玺,并献给了皇帝,其中真假不得而知。不过大部分人对于传国玉玺的存在深信不疑,他们认为玉玺还一直流传。比如说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命令军队多次深入北方大漠作战,除了想要彻底击溃蒙古军队之外,还想找到传国玉玺。朱元璋深信蒙古人手中掌握着玉玺,然而最后他也没有得到。清朝皇帝在灭掉了蒙古林丹汗之后,蒙古人献上了所谓的传国玉玺。然而经过考证,这玩意就是个赝品,所以说真正的传国玉玺其实早就失踪了。当年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时候,还索要过玉玺,溥仪听后都笑了:哪里有什么传国玉玺啊!
中国历史的2000年,相继有两件国之重器传世,一是九鼎,二就是传国玉玺。
它们同在起始朝代出现,又同在洛阳城消失,可以说出现的时间节点和消失的地点都同样不幸的异常巧合。
盛世而出
九鼎是夏朝初年由大禹收九州之铜铸造的,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建立,九鼎消失以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皇帝秦始皇又刻了传国玉玺以代替九鼎的荣耀。
九鼎和传国玉玺都被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视为正统的象征,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不怀好意谋夺皇位的人都费尽心机争夺传国玉玺,有了传国玉玺就等于君权神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乱世沉没
九鼎
历经夏商周3代传世,被奉为国之重器,据《史记》记载,在东周末年的时候,九鼎消失在了洛阳城。
《史记·封禅书》:“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传国玉玺
文面由秦丞相李斯书写,内容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自秦朝开始,一直历经汉、隋、唐
最后一次现身是在后唐时期,公元936年,石敬塘攻破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大火烧毁了整座楼阁,也烧尽了传国玉玺的痕迹。
《新五代史》:从珂奉曹太后、皇后、次子、及指挥史宋审虔等人,携传国宝,登玄武楼积薪自焚。
所以说宋朝皇帝登基是没有传国玉玺的,按照迷信的说法,没有玉玺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从宋朝开始,皇帝开始自己篆刻玉玺,为的就是让老百姓相信自己是上天所认定的帝王之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明清的皇帝对传国玉玺渐渐的没有了执念,溥仪下台的时候有人问过他传国玉玺的下落,溥仪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也没有听父辈祖辈提起过,想必确实是无迹可寻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用和氏璧造了传国玉玺。首先我们要知道和氏璧既然叫“璧”,那就要符合“璧”的固定形制,必然是圆形且中间有孔。要将这样一个玉璧雕琢成一枚方形的,而且上方有印纽的御玺,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秦汉时期的御玺都不大,从出土的汉印实物与封泥来看,传国玺的大小差不多应该在4到5厘米见方左右。在汉朝人的记录中,都明白无误地写着,传国玺是用咸阳附近出产的蓝田玉雕成的。
蓝田玉自春秋时代起就是流行。相比于玉料的来源,传国玺的印文更是疑点重重。目前大家最为熟知的印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但除此之外,在唐以前的史籍中,对于传国玺的印文却还另有着好几种记载。
例如东晋孙盛的《晋阳秋》、徐广的《晋纪》中记载的印文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南朝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记载的是“受命于天,既寿且康”,南朝沈约的《宋书》中记载的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唐代官修的《晋书》、《隋书》所记与《宋书》相同,唯有李百药在《北齐书》中记载的是“受命于天,既受永昌”。按理说传国玺只有一枚,那么流传下来关于印文的记载也应该一致才对。但现实是,我们目前至少能看到四种不同不同的记载,对此我们可以提出两个解释。公元630年,唐太宗采纳代州都督张公谨建议,决议北伐突厥。杨政道携带传国玉玺从突厥逃归,传国玉玺又一次回到正统王朝手中。这也是玉玺最后一处“安定之所”。之后唐末藩镇割据,玉玺又流传到后梁,后唐等割据政权。
最后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见大军攻入皇城,已经无力回天之时。携带着玉玺和皇后周氏族人们一起投火自焚,传国玉玺最终下落不明,永不见天日。那么玉玺到底在哪里呢?传国玉玺的去处只有两处,一是在后唐李从珂自焚后,玉玺一直流落民间某处,不为世人所知。二是在某位古代帝王的陵寝之中,永生永世陪伴着那位君王,不不见天日。
首先,我们要知道传国玉玺是个什么东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所以传国玉玺的标志就是这八字刻文。
秦汉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回到秦始皇的手里。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火中烧,将玉玺摔在地上,玉玺被摔掉一角,后来用金修补,从此留下瑕痕。但是对这段记载有所存疑。
初,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以孺子未立,玺臧长乐宫。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素谨敕,太后雅爱信之。舜既见,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乃为太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汉书·元后传》。
文中并未提及崩了一角,后世《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也未见有崩角镶金的记载。所以传国玉玺还是只以八字刻文为标志。
隋唐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隋亡。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玉玺到了后唐手里。
后唐清泰四三年闰月辛巳辰时,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宋朝
到后周时,自己做了两块玉玺,诏中书令冯道写刻文,其中一块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为文,另一块以“皇帝神宝”为文。太祖受禅,拿到了这两块假玉玺,又做了"大宋受命之宝"。到了太宗,又另外做了"承天受命之宝"。
至此,后世的所有玉玺都差不多是假的。至于下落何处。各有说法。
一种说法是,后来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珂的废墟中找到这个玉玺,献给宋。 最后,到了金,然后到了元,被元顺帝带到北元。 明成祖朱棣灭北元,传国玉玺消失,后被农民发现,献给了蒙古王爷。 多尔衮征服蒙古后获得。 后来溥仪变卖,后被翡翠大王铁保亨获得 但在坐船前往南京时不慎坠入海中。
一种说法是,真正的传国玺是明灭元时,被元将带到漠北了。
一种说法是,现陈列于故宫博物院的那方玺就是。
见仁见智。
中国古代未解之谜:传国玉玺从秦汉一直传到隋唐,为何宋朝时期就消失了?它去哪里了?
在中国人心目中,真正的传国玉玺,当然只有秦始皇用“和氏璧”做出来的“传国玉玺”,才能真正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经过了几千年的朝代更迭,“传国玉玺”留下了很多传说,最著名的当然是王莽篡位时,太后“掷玺于地,破其一角”,只能够用黄金补上,留下了“金镶玉”的美名。之后,“传国玉玺”在历朝历代的野心家手里流传,但是遗失已久,已经真假难辨。当然不管真假,历朝历代都会有一枚“传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
皇太极手里的传国玉玺是多尔衮进献的,据说多尔衮率兵攻打察哈尔,凯旋回师时遇到了一个牧羊人。牧羊人对多尔衮说附近山涧有一个怪现象,里面的青草长的非常茂盛,但是不知何故,所有的羊都不敢吃里面的草。于是多尔衮就下令搜查,一探究竟,结果在就在山涧找到了一方玉玺,也就是满清所说的“传国玉玺”。后来,多尔衮为了讨好皇太极,就把玉玺献了出来。皇太极非常高兴,认为天命所归,满清该得天下,于是将金国改为满洲国,并加紧了对中原的攻势。
皇太极将这方玉玺作为自己的印章,并且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这方玉玺一直使用到顺治年间。“制诰之宝”的玉玺沿用到顺治皇帝,后突然消失在清朝皇帝盖章的文件上面,全部改用用满汉两种文字印章的“制诰之宝”。乾隆皇帝25年,乾隆整理选定皇帝的玉玺,总共选择了25方玉玺。这里面有很多讲究的。根据《周易》的 说法“大衍天数,二十有五”,古人以奇数为阳,1.3.5.7.9这些10以内的奇数加起来正好25,25为最,因此乾隆皇帝定下自己的25方玉玺。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东周历经25代才灭亡,乾隆希望自己的后代也享国25代,不过清朝十代就亡国了。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痴迷于古董文玩的皇帝。他的一生收藏过很多字画,只要被他收藏的字画,他都会在上面盖上很多专属于自己的印章。经他手收藏的各种古董也多到了如山堆积。正所谓熟能生巧,接触各种古董文玩久了,乾隆自然也培养出了很高超的古董鉴别素养。最终经过种种的考据,乾隆皇帝断定了这枚所谓的传国玉玺其实是一枚假货。而乾隆也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在发现传国玉玺是假的后,他一点都没顾及到自己祖先的面子,直接就把这块传国玉玺遗弃,使其在被冷落之后,慢慢消失在了历史中。
到此,以上对于宜阳县的高中毕业证模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宜阳县的高中毕业证模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关于师范大学毕业证丢了怎么补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师范大学毕业证丢了怎么补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信阳师范学院学位证丢了怎么补学位证丢了怎么办?明确告诉你是不可以进行补办的...
大家好,关于中专毕业证书皮套图片样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专毕业证书皮套图片样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毕业证封皮怎么补救毕业证封皮破损,可以买一个塑封薄膜给他塑封上。如果想美观实用...
大家好,关于单位为什么需要毕业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单位为什么需要毕业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事业单位招考为什么需要报到证学设计,毕业证重要吗报到证交给单位了,单位用来干嘛,可不可...
大家好,关于川北幼专毕业证书图片样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川北幼专毕业证书图片样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2022川北幼专什么时候开学一、线上入学报到时间和流程新生请于9月12日前办理...
大家好,关于松田职业学院毕业证书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松田职业学院毕业证书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广东增城有几个大专1、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