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初中毕业生,有两个选择,一是报考中专,上学时就有补助,吃“国家粮”,毕业就有工作,属于干部身份,脱离农村,到城市当“干部“。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希望能考上中专。另一种就上高中,走“二次脱离农村”道路,考上大学或者高中起点的中专,也是为了走出农村,去当“干部”。
当时还有一种就业方式,那就是考技校,能报考技校的学生,首先是城镇居民,就是非农业人口,不是所有人都能考的,农业人口想报名考试是“不够条件”的。
因此,报考技校的学生相对较少,而且技校也就是解决“城镇人口”就业而办理的特殊学校,教一些技术,主要是操作方面,培养技术工人。所以,技校毕业的学生,只具备“工人”身份。
录取顺序是省部级重点中专、省部级一般中专(重点高中)、地市级中专、中师、普通高中、技校。
如果八十年代初中起点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985、211的录取率或者水平的话,当时的技校可能相当于现在的三本或者职业技术学院的水平吧。
异代不同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可比性的。在这一点上,我相信高晓松说的话,每一个时代杰出人才的比例都是一定的。1986年考取了技校,那也是当时初中升高中被淘汰出来的学生跟现在上技校没有什么两样。不能因为年份越久,那个学历的含金量就越高。
有许多人总是拿80年代的中师生说事,说那个年代的中师生如果上大学相当于现在的985, 211。他是按考上学校的比例来算的。看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把或然性理解为必然性。就好像有人说我没有王健林那个机会,如果给我机会,我也能当中国首富。认为当年上了中师,就相当于现在上高中能考上985一样的高校。两种说法是一样的不靠谱。
因为影响成才的因素很多,在学习上往往有太多这样的例子,资质平平而靠自己的努力,最后考取名校改变命运。反过来那些天资聪颖,可是中途放弃或者说学习不踏实,成绩每况愈下,最后“泯然众人矣”的也不少。
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做出明确的回答,因为真的没有什么可比性。我只能说,不管在哪一个时代,那些专心于学业,刻苦努力的学生,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他们并不以为整体教育环境的差,就和自己的前辈们相差十万八千里。
当然这只不过是个人的一家之言,欢迎您在评论区争论。
谢谢悟空邀请。
在扩招之前,学生主要有5个选择: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大学专修科、省重点中专、市重点中专共计五个层次。初中毕业3年制技校的属于中技(中专),高中毕业3年制和初中毕业5年制的属于高技(大专)。
86年比较普遍的技校是中专学历,中间没有经过学习深造的话,今天还是中专。但是,86年的中专基本媲美今天的211大学录取率。还记得我们一个村,86-90年左右仅1个中专生,当时还包分配工作。最近几年,我们村一两年都会出一个985、211院校大学生。
其实,这样类比不够严谨。在86-90年左右,考中专比考重点高中要难很多。不少同学中专没考上,才选择考大学的。在当时的环境下,中专生包学费、包分配,上学时还有粮油供应和货币补助,在中专录取率低至不足10%的背景下,早早转成城镇户口,等待他们的是毕业后的“铁饭碗”和干部身份。“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上高中”是当时的普遍认知。
在86年的省属中专,学生基本都是全省的学霸,不少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完成专科本科,拿到工学学士学位,甚至读研读博留才高校任职。我的一位大学基础课老师就是湖南省的中专生,自考升学后进入大学任职。曾经和父辈们聊过,在86年一个苏北某地级市排名第三的重点中学,通过学校预选参加高考的不足10%,最后能上大学、专科或者中专的约5%。同样还是这个中学,17年的一本率超过25%,本科率近60%呢。
一位中专毕业生说:我们是一直在跑的人,奋进是一辈子的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用两个比方来说一说我的看法。
1.1986年的100元跟现在的100元相比,谁的含金量大?答案不言而喻。
2.1986年的100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元?除了通胀因素,还有投资、升值、购买力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怕是谁也给不出准确答案。就算经济专家能综合所有因素计算出最准确的数字,也肯定不能让大多数人信服。
大家各按各的标准,心里自有一杆秤,谁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判断。1986年的中专于现在相当于什么学历?与上述两个问题差不多。
1.1986年的中专含金量远高于现在。
在小学、初中都有留级制和预选制的当时,能顺利升级通过层层预选参加中考的学生都比较优秀了。
记得我读小学那阵,“双排座”(每一个年级念两年才能考及格升上一级)的学生可真不在少数。我们同村的跟我一年上小学的R,一到三年级全读两年,小学五年制他读了8年!
小升初预选考试刷掉大批,参考未能升上初中的又有一小批。我87年读初一,全乡一所中学,经筛选后读初一的仅三个班,150人左右。
由于辍学较多、留级普遍,到初三时应届生已经不到100人。但初三留级生多,为了考上中专,复读生也多,有的甚至复读了6、7年!我读初三时15岁,班上年龄最大的复读生已经20开外了。
经过预选考试,只留下50人的一个中考班。这时候,中师先提前招考,3-5名成绩好的就先考走了。中考考上国家中专的凤毛麟角(我校当年仅1人),考上省中专的也寥寥无几(我校有3人),6-7个考上重点高中的,10来个考上普通高中的(我就在此列),有一半同学什么都没考上。可以说竞争相当激烈!
结果当然是考上中专的都是楷模,全乡人称羡的榜样!因为他们从此成了公家人啦!
2.1986年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我给不了答案。
从学历证书上来看,单以冰冷的文字计,中专就是中专,包括现在填写履历,也不可能把中专填写成相当于现在的本科,对吧?
但以能力水平计,当年的中专甩现在的中专不可以道里计。与本科生不大好比较,避谈了。
当年中师提前录取的同学,现在仍在小学当老师的有之;自考取得本科学历到初、高中任教的有之;转行成了公务员的也有之,有些还当上了领导。
当年考取中专的同学,在下岗潮中分流的有之,在原单位混温饱的有之,主动跳槽、自主创业混得风生水起的亦有之。
所以说,英雄不问出处,学历不代表能力。
1986年,我送初中毕业班,教的是数学。班上有两名同学上了中专线。中专包括师范,也包括技校。一名女生户籍是广东的(祖籍原来也是湖南的),临近中考时,她回广东去参考了,那一年,广东中考在湖南之后,她参加了湖南的中考之后才回去参加广东的中考,也算是一种练兵吧。那时(现在应该也是)湖南的中考难度比广东要难一些。练兵的意义就更大。她在湖南报的是高中,她考上了高中,那时考高中录取率应该没有10%,考上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那时允许初三复读,开始复读生可能考中专,但就是从1986年开始,湖南的初三复读生就不准考中专了。女孩后回广东考了个韶关市第二名。录入当时的华南师范。还是一名男生也上了中专线,报的正是湖南技校,但最后被刷了下来,去读县一中去了。
那时候考上技校(中专),当时发的文凭是中专文凭。国家也只承认中专学历。但工作能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本科一批。这些人大多后来提高了学历。大多成了精英。
回答供参考。
计分科目的总分值为800分。各科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含英语听力)120分、化学100分、物理100分、历史100分、道德与法治100分、体育与健康40分。
中考招生录取计分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为680分。
1992年高考理科总分是710分。
其中数学120分、语文120分、英语100分、化学100分、物理100分、生物70分、政治100分。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
高中分析:
中国的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级中学、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中、职业高中、中级技工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等。
我国的高中教育为非义务教育,学生就读须交纳必要学费与其它费用。自2009年开始国家已经针对部分贫困地区进行高中免学费政策。
到此,以上对于高中毕业证九二年吉林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毕业证九二年吉林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关于春考后的毕业证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春考后的毕业证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春季高考的学生啥时候拿毕业证春考进入大学的大学毕业证跟夏考进去毕业证有区别吗春考和高考...
怎样打印学考成绩单打印流程如下: 一,登陆考生所在的地方的自考网,进行成绩查询查看打樱打印过程如下: 1,打开报考所在地的自考考试网站。2,用当时报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3,进入个人后台,有一个已考...
摘要:乘坐飞机证明书对于旅行和商务出行至关重要,它证明了乘客的乘机资格和行程信息。本文介绍了乘坐飞机证明书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编写乘坐飞机证明书的步骤和要点,包括填写个人信息、行程信息、证明事项等。...
摘要:英语水平证明书对于展示个人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日益凸显。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掌握英语能力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国际交流、学术研究等方面至关重要。英语水平证明书作为证明个...
网易云音乐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获取和查看自己的证书或证明书:登录网易云音乐账号;进入个人主页,找到并点击“账户安全”或“设置”选项;在相关页面中找到“证书管理”或类似的选项;在此处即可查看自己的证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