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按照现代分类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种题材。在这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样式。
赋,是自古以来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由其所作《赋篇》始得名,并对汉赋的兴起有一定影响。至汉代,则形成一种特定体制。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讲究文彩。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虽要求押韵,但可以隔三、四句,甚至五、六句相押。又要求换韵,大体与内容段落相一致。"
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形式成篇,韵散夹杂,并常喜用生僻文字。
六朝赋称为:俳赋,又称:骈赋。篇幅较短,讲求骈偶和用典。
唐宋时期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称为:律赋。格式要求较严格,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且由考官出题限韵,字数也有限制,全文不得超过四百个字。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所作之赋称为:文赋。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亦较为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与散文更接近甚至相差区别不大。
赋,作为动词使用,常把写诗写词用一个赋字来表示,比如:赋诗一首,显示出吾乃一文化人,用语自然须高雅……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也有许多使用"赋"这种写作方法并留下了千年杰作。如: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除以《史记后传》、《汉书》等著作闻名,又善作赋,留有《两都赋》等。又如三国时期的曹植,少时以七步诗展示其才华,更有巜洛神赋》、《迁都赋》等著名于世。再如南朝(宋、齐、梁)文学家江淹,其诗作虽无艺术独创性,但长于抒情小赋,尤以《别赋》、《恨赋》等最为著名。或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即苏东坡),其散文、诗词、书画都有极高的成就,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其作《前赤壁赋》尤为传世名作。
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用这些古诗体写作的是越来越少,当今诗坛,称霸的多是一些不知为何物的也算是"诗"的文字倒是越来越多……
文心雕龙里有关于赋这种体裁的详尽解释,我把译文部分复制过来,供大家参考:
在《诗经》中讲到的“六义”,第二项就是“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文采,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写情志。当年邵公说过:“各级官吏们献诗,主管教化的人进箴。”《毛传》说:“登到高处能赋诗的人可以做大夫。”由此可见,《诗序》同为六体之一,《国语》、《毛传》不同于《诗经》而为另一种文体。不过总起来看,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所以刘向说:“赋不能歌唱,只能朗诵。”班固说:“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又如郑庄公赋《大隧》,晋国士蔿赋《狐裘》,篇幅很短,却都是自己作的,这种作品虽然接近后代所说的“赋”,可是还没有成熟。后来屈原创作《离骚》,才开始完成了赋的形式。所以,赋是起源干《诗经》,而发展于《楚辞》。接着就有荀况的《礼》、《智》,以及宋玉的《风》、《钓》,才正式给这种作品以“赋”的名称,它就和诗的形式分开了。“赋”本来是“六义”的一部分,现在却壮大起来。于是,作者常常从两人的对话来做导引,极力从描写事物的声音状貌来追求文采。这是赋和诗分开而独自发展的开始。
略做补充:赋到汉朝的时候发展到高峰,所谓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说的是各个朝代,各种文体的文学成就。
谢邀。
请解释‘’赋‘’的含义?什么样的文体称之为赋?
赋的出现
春秋晚期,南方出现了《楚辞》,而中原北方则出现了另外一种韵文。它交叉使用《诗经》的四言和先秦散文的散句,比《诗经》要灵活,又比《楚辞》规整。这种新文体采用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赋比兴”中的“赋”。开始的时候文章不长,称为“短赋”。
写“赋”应是从荀子始。荀子既是散文家,又是开宗立派的儒学大家,在写散文的时候结合《诗经》四言写法,开创了这种新文体。
而真正给这种问题冠以“赋”名的是司马迁,他发现这种文体和南方楚辞都不能用“诗”来指代,会产生混淆,就统一命名为“赋”。班固进一步把《楚辞》剔出来,把屈原的“骚赋”称为“楚辞”。我们会经常看到赋、词、辞赋、骚赋、短赋等多种称谓,都是指代这种文体,也各有微妙不同。
真正开始以“赋”自称的是司马相如,他的《上林赋》,《子虚赋》都是直接称赋了。
赋的兴盛
西汉时期,大赋发展到了极致,以儒家经学为底蕴,篇章伟岸,气势磅礴,既有思辨性,又有讽喻力。进入东汉,经学衰落,大赋凋零,从关注时政转向了个人情怀的抒情,转而在文辞上花功夫,所以“赋”比诗更早地滑入华靡而空洞的泥沼。
东晋南北朝,赋体在形式上和当时的齐梁体诗歌相融合,产生了“骈赋”。形式上更加整饬,尤其讲究四六句,并且的对偶联排的四六句。在那个时代,文人不会写诗没问题,但是你如果“不知四六”,那就没有晋身的机会。
骈赋强化了文句的音乐性,催生了“对仗”这种手法。它间接地促成了唐格律诗的平仄韵律和对仗的形成。律诗何以为律诗?平仄韵律,颈联对仗为律诗。
骈赋虽然在文学史上是形式主义者,但是对盛唐的诗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赋的消散
格律诗发展极盛之后,反过来影响了“赋”,出现了“律赋”这种文体。把律诗的规则用于赋体。物极必反,赋的诗歌性走入了死胡同,只好另寻出路。
赋,除了诗就是散文。
唐代律赋之后,就出现了有意摆脱骈、律的倾向,产生了唐代特有的新赋体,叫做“文赋”,更加倾向于散文化的赋体。我们看初唐《滕王阁序》,还是骈文,到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文赋,写作手法完全不一样了。
进入宋朝看苏东坡的《赤壁赋》,除了偶有对仗精巧的句子,基本上就是散文了。
“赋”的文学结构一直是主客问答的形式,写作方法则一直是铺陈平述。从荀子开始一直到苏轼,千年都没什么变化。
赋、诗、文三者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又相互交融,发展过程一直是交织在一起。最终文言文转入白话,失去了骈体的对仗和节奏感的“赋”就只剩下了散文和散文诗两种形式。
对话体也早就不适应现在的表述方式了。
时代在进步,古人留下的“赋”已经成为了艺术品。但是在生活中,白话的散文和散文诗已经完全取代了“赋”这种文体的功用。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诗词歌赋四种,前三种都是诗,只有赋是散文,有两种赋比较有代表性。
一、汉大赋,赋最初的形态
一般认为赋这一文体源自楚地诗歌。但其归类已经不在诗歌一类,而被分作散文。
我们常说的“赋比兴”中的“赋”,后来就成为了这种文体的代称,寓意为铺陈。汉大赋极尽铺陈之能事,篇幅极长,内容极丰。
像枚乘的《七发》,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指陈楚太子的贪乐之病,不会直说病因,而是先从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事逐一展开论述,最终才去讲述主要目的——方士之术。
再比如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本来就是想说天子上林苑的壮阔,但是偏得先通过子虚先生和乌有先生论述齐楚的阔大,然后才通过亡是公这个人物来说主题。
汉大赋的铺陈可以想见,不管跑不跑题,反正怎么能铺陈怎么写,主要是气势。像江淹《别赋》就继承了这种写法,写别离那就要把能想到的别离种类全都写出来。
二、抒情小赋,厌倦了汉大赋的一种革新
这种小赋有两种,一是像张衡《归田赋》一类的小赋,篇制短小,形式多变,甚至有些像谜语一样;而另一是像曹植《洛神赋》一类的抒情赋,通过叙事来抒发特定的情感,篇幅随意,还有着铺陈的影子存在。
这一类小赋开始像韵文靠拢,直接启发的是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已经逐渐地展现出脱离散文的趋势,
抒情小赋在东汉十分流行,是对铺陈大赋的一次革新,反映地是文体越来越务实的风气。
三、赋的两个特征
不论是抒情小赋还是汉大赋,其实多多少少都会有铺陈的形式存在,还没有完摆脱这种风气。区别就是汉大赋往往使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展现,比如上文提到的枚乘、司马相如的作品,苏轼《赤壁赋》也采用的这种形式。而抒情小赋主要靠骈句来营造气势。
而另一个特征就是好用“奇字”。读汉大赋这一类的作品会发现,有些字不去读这篇赋,一辈子都见不到。
汉代是对文字研究很深的一个朝代,所以认识很多奇奇怪怪的字就能显得一个人学问的多少。后来韩愈其实也是受这种影响,诗歌好用奇字。虽然阅读时候不太舒服,但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赋这种文体要比诗歌等难一些,后世除了苏轼等名家所作的还算出色,很难有精品出现。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丧葬规矩各地都不相同,这里的不相同指的是细节上有出入,大规矩上还都是差不多的。
这主要是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比如说有的地方停灵三天,有的地方停灵五天,有的则是七天,这些就是细节上的不同。大致相同的地方则是都会守孝,比如我们常说的“伏三”、“四七”、“百天”、“周年”、“三周年”。
但是,守孝也是稍有区别的,大方向相同,可小细节总有出入,这主要是我国地大物博,所谓十里改规矩,百里不同俗,都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在老人去世已经下葬后,还有什么规矩是需要注意的呢?
黑嫂个人对于农村丧葬习俗非常有兴趣,所以了解的也比较多,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但由于各地规矩有出入,所以黑嫂所说仅代表我们这里,黑嫂坐标在豫北。(图片也是我自己拍的)
一、关于过“七”
人去世下葬后,头一个需要纪念的是日子是“伏三”,也叫“复三”,也就是出殡后的第三天,在过去,这一天是需要动亲戚的,亲戚都来,大家去坟上上坟,然后回来吃顿饭,这就结束了。
伏三过后就是四七,所谓四七,就是四个七天,也就是二十八天,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不是从出殡后开始算的,是从人去世那一天开始算的。这一天,也是亲戚要来,过程和伏三都差不多,上坟和吃饭。
由于伏三和四七相差的天数并不多,而且过程也差不多,所以现代人将这两个规矩给简化了,就是伏三和四七集中在一天给办了。选的日子就是伏三这一天,也就是人出殡后第三天,亲戚来了后,上坟吃完饭回去,到了四七时就不用来了,等于两个日子一起过了。
这是去世头一个月需要办的,后面还有无数的日子要办。主要是办“七”,比如五七,比如七七。
就是以七天为间隔,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伏三和四七,剩下的办七并不用亲戚再来,就是老人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女儿、女婿,这些亲近的人一起到坟上给老人上坟就可以了。
当这些七办完好,就要进入“办年”了。
二、关于办“年”
古代人讲老人去世,儿子要守孝三年。清朝官员父母去世,儿子要丁优三年,其实也就是守孝。
在农村,老人去世后,办完七七,就不再办七了,剩下的就是办年,啥是办年呢?就是逢年纪念。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办年不是以我们常常过的年为单位的,是以老人去世那一天为起点开始算起的。
比如说老人三月初五去世,那到来年三月初五就是一年,以此类推。
一般情况下,农村对于一年和二年是不会大操办的,一年和两年时,但这里面也有区别。
一年时,是需要动亲戚的,也就是亲戚要来,过程仍然是上坟和吃饭。而二年时则不动亲戚,就是儿子女儿们上下坟就可以了。
到了三年时,则又要隆重许多,其实这个办三年是远古流传下来的,因为古代讲究守孝三年,三年过后才算出孝,所以,这个三年要大办一年。
这年三年的过程,其实跟老人去世时要操办的流程是差不多的,唯一不同的是,这已经是半喜丧了,大家没有那么悲伤,毕竟已经三年了,守孝三年期满。过后,家里过年时也能贴对联了,也没有别的忌讳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农村人忌讳闰月,比如说老人三周年的这一年有闰月,那么就会提前到二年把三周年给办了。
三周年结束,守孝完毕。
最后:最后黑嫂仍然要说,这只是我们这里的规矩,由于各地的风俗不同,所以没有代表性,只代表我们这里。另外,这个丧葬习俗,个人认为是纪念老人的一种特殊风俗习惯,这跟迷信完全无关,我们中国人讲究个孝,而这也是体现孝的一部分。所以,一些人认为这是糟粕需要抛弃时,黑嫂是不赞同的,流传下来的,的确有糟粕,但对于孝这件事,永远都不会成为糟粕,您认为呢?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大家都知道,人去世为什么要做七?人的灵魂出窍脱离凡胎肉体,虚无缥缈到尘世间,到底去往那里?活着的人不过是为亡灵超度,让他一路走好!方能功德圆满。“七七”四十九天就是为死者祭祀。而"百日",周年,忌日,都是一个记念方式。悼念死者,寄托哀思!
说起做七,农村风俗确实有诸多讲究。
人死后地理先生首先排好七单,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满七。那一天犯七,就是与农历七,十七,二十七为碰撞日,称之为“撞七",“犯七”。必须在半夜三更不睡觉到死者墓地,插上小白旗,犯一七就插七根,依次类推。另外还有"回避"就是掉魂,在这一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死者亡灵要回来看望一下,就是用面盆,里面放上水,凡是与死者最后见面的必须到场,每个人朝面盆照一下,放一个银元,就是一块钱。死者会从面盆中看到各人面孔,凡来者不理发,不化妆,不剃胡须。家里灯火通明,一直到鸡叫才结束。
说到七,是祭祀的开场白,一份感恩,一份惦念,至于死者去往何方,我们不得而知。“一七"女儿是不参加的,由儿子儿媳在家里祭奠,家里应该留有死者牌位,及画像。弄上几个菜,哭上几声,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情。烧七,是每个七要添人,寓意为兴旺发达,人丁兴旺。祭奠的供品随着人的心意来,每天还要供饭,不能让死者饿着,因为还没有扎下根来。
在七里还有一个祭祀大典,各地有所差异。有“三七",也有"五七"。而我们这里是"六七",亲戚朋友全来祭拜,有的人家还要请和尚做法事,超度亡灵。说起来比较隆重。女儿女婿,及侄女婿,孙女婿,还要扎纸品及牌楼,还要备一桌菜来供奉,这一桌菜不是简简单单,用两个大桌并合而成,十几个荤菜,十几种供果。根据情况还要放焰口,请十多个道土为死者超度。儿子们准备宴席招待亲戚朋友,一般由七里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中午结束。如果要烧掉死者衣物,也在这一天进行,因为有和尚念经超度。如果家里不留牌位,这一天也可以脱孝,带上红毛巾,有孝布的全都领到,在墓地燃放鞭炮,各人散几块糖果,除灵就大功告成了。趁着亲戚朋友全在,烧了烧了,一了百了。
人死如灯灭,人刚开始去世有点依依不舍,割舍不下的惦记,随着七里功德圆满后,渐渐的就是缅怀,祭扫,以后那是随心而动,你有这一份心意就行!在世多奉一杯茶,胜似死后十叩头。
到此,以上对于三都县第二中学高中毕业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都县第二中学高中毕业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关于初中结业证书可以考大专吗知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初中结业证书可以考大专吗知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初中没毕业可以上技校或中专吗小学到高中是孩子的基本知识,最好上完高中,...
大家好,关于公务员需要大专证书吗现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公务员需要大专证书吗现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考公务员必须要有学位证还有毕业证吗毕业证是必须要求有的,学位证不一定。 只有获...
大家好,关于师范大专生考什么证书有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师范大专生考什么证书有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师范类的专科生可以有哪些出路如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等专业,取得学历后...
大家好,关于大专文化可以考什么证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专文化可以考什么证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我学的是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大专毕业生,可以考什么证可以考病理技师病理医师必须临床...
大家好,关于大专毕业的证书级别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专毕业的证书级别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高级技工证和大专证的区别是什么本质、颁发单位、作用不同。本质:1、技工证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