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1]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
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3]
六尺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市中的一条著名的小巷,位于鼓楼区西部,与中山陵风景区相邻。传说六朝时期,东吴大将军陆逊曾在这里修筑了一条长达六丈、宽度不足三尺(约1.8米)的小巷,并命令居民不得擅自扩建。此后,这个小巷就被称为“六尺巷”。
据考证,六尺巷现存的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其中包括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民居、庙宇和商铺等。因其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群体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六尺巷成为了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南京历史文化的窗口。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其后邻人见状,亦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到此,以上对于2007届于都县高中毕业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07届于都县高中毕业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摘要:老人贫困证明书是一份揭示贫困老人背后故事与挑战的文书。这些老人面临着生活困难、缺乏经济来源和社会支持等挑战,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贫困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还可能带来身心健康问题。我们应该...
摘要:本篇文章提供了证明书格式版本的详细解析,指导读者如何正确撰写证明书格式版本。内容涵盖证明书的基本结构、书写规范、注意事项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证明书格式版本的正确写法,避免因格式错误而导致...
摘要:管道返修质量证明书是确保管道安全运行的必要环节。在管道维修后,为了证明其质量符合标准,需编写此证明书。内容包括:返修工程的简要描述、维修过程、质量检测及结果等。此证明书需详细、准确,以确保管道的...
大家好,关于信宜二中毕业证书图片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信宜二中毕业证书图片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茂名有哪些好的高中茂名一中更好茂名第一中学和电白华附中都是当地著名的高中,都有...
摘要:本指南详细介绍了如何申办军人优抚证明书。内容包括准备申请材料、了解申请流程、填写申请表格等步骤。同时提供了一份军人优抚证明书模板,方便申请人参考和填写。本指南旨在为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便利,确保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