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从底层一点点打拼起来的。
朱元璋从小家贫,8岁时四处乞讨,16岁时到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25岁时参加了红巾军起义,经过15年的南征北战,40岁时在南京称帝,史称明太祖,建立了国胙276年的明朝。
当初跟随朱元璋起义的有34位兄弟,老朱称帝后的第三年,把他们封为开国功臣,分别是:
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
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郑愈、
信国公——汤和、颖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
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
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
临江侯——陈德、武定侯——郭英、六安侯——王志、
荥阳侯——郑遇春、西平侯——沐英、江阴侯——吴良、
靖海侯——吴祯、南雄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
南安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
永嘉侯——朱亮祖、临川侯——胡美、东平侯——韩政、
宜春侯——黄彬、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
以上34名开国元勋,朱元璋杀了30人,仅有4人得以幸免。这4人分别是:
信国公——汤和、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和西平侯——沐英。
一、信国公汤和(1326~1395)不仅和朱元璋是同乡,而且两家离的很近,两人是光屁股长大的发小。
汤和比朱元璋参加红巾军要早,当时汤和给皇觉寺当和尚的朱元璋写了封信,邀请他参加红巾起义军。
汤和在以后的日子里,始终以老朱马首是瞻,战功卓著但从不居功自傲。朱元璋称帝后,他因功封为信国公,领右丞相。
在他62岁时主动提出辞职,这正中朱元璋下怀,老朱爽快答应了,并在中都凤阳给他修建了府第。
汤和之所以能逃过朱元璋的黑手,完成得益于他激流勇退和恭敬谨慎的性格。再就是他不贪不占廉洁奉公,不结党营私。
据说汤和每次把得到的赏赐,大部分分给了他家乡的乡亲们和手下。这也是当时许多开国元勋被害后,唯独汤和位高权重而得以幸免的原因,最后汤和以70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二、武定侯郭英(1335~1403)最初是朱元璋的贴身卫兵,长得高高大大,擅长骑射,有勇有谋。
郭英追随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朱元璋的小舅子。郭英的妹妹是朱元璋的宁妃。郭英是为数不多几个历三朝的元老。
他是朱元璋为孙子朱允文留下的重臣之一,建文年间,他和耿炳文,李景隆带兵讨伐燕王朱棣,最后无功而返。
朱棣称帝后,郭英被罢官回家。永乐元年(1403年),郭英病死家中,享年67岁。
三、长兴侯耿炳文(1334~1403)安徽凤阳人,和老朱是同乡。
耿炳文在朱元璋领导下战功卓著,其功劳甚至和徐达不相上下。然而朱元璋死后,这位留下来辅佐朱允文的老臣,在平定靖难之乱时,和燕王朱棣一交手,其战术大失水准,最后被朱允文撤职,李景隆代替他统率三军,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李景隆统帅全军,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失败。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称帝后,刑部尚书弹劾耿炳文逾越祖制,乱用龙凤图案,有大逆不道的行为,耿炳文害怕,于是畏罪自杀,卒年69岁。
四、西平侯沐英(1344~1392)是朱元璋的养子,朱元璋在行军打仗时收留了一个小乞丐,这个人就是沐英。
沐英之所以能躲过朱元璋的黑手,很大的原因是远离了朱元璋。
沐英37岁时,和傅友德、蓝玉一起征伐云南元军残部,经过两年的戡乱,云南景象焕然一新,傅友德和蓝玉奉命班师回朝。沐英留下来做了云南王。
经过6年的治理改善,沐英为云南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农历六月,沐英惊悉皇太子朱标去世,哥俩兄弟情深,沐英哭得呕血而死,死时年仅48岁。
文/秉烛读春秋
朱元璋确实是一个非常冷酷的人,对于手下的大臣,特别是贪官污吏,剥皮充草等酷刑从不手软,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要说朱元璋杀害杀掉30个功臣,只留下4个,纯属清朝故意妖魔化的。
朱元璋真的曾“炮轰功臣楼”吗?
朱元璋打天下时有很多的开国功臣,但是最后得到封赏的大致有34个,其中有六个人封为国公,其他大将封为侯爵。
后世记载,甚至是小说里,这些功臣被朱元璋杀掉了足足有30个,甚至还出现了“炮轰功臣楼”这样的说法,荒唐可笑。
因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没有一个是被烧死的,大多数都是因为常年征战,伤势过重而死。
朱元璋杀掉的开国功臣都是怎么死的?
明朝牵连开国功臣的两起最大的案件,是“蓝玉案”和“胡惟庸案”。
虽然明朝的很多开国功臣都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赐,家里面有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但是因为这两起案件是谋反案,不在免死之列,很多开国功臣受到牵连而死。
但是要说只剩下四个开国功臣,实在是太夸张了,徐达、刘伯温、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等人都是在明朝建立以后病死的。
朱元璋贫困时在凤阳老家,遭到吝啬对待的地主刘德,都能够得到朱元璋得赏赐,对于没有威胁的、听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实在没有必要一心铲除。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从性格上来说,朱元璋是个严苛的人。他有句诗写得挺好的: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朱元璋不仅严于律己,对他人也是非常的严苛。很多人只看到了朱元璋诛杀功臣,实际上哪怕是他的亲儿子,犯了法也是照样要遭到惩罚的。比方说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樉犯了很多错,后来朱樉在打仗的途中经常风餐露宿,结果染上疾病而去世。朱元璋在朱樉的祭文中是这么写的:
我深感哀痛,此乃父子之常情,我追赐谥号,此乃天下之公理。朕所封诸子,以你年长,首封于秦,希望你能永保禄位,以作帝室之屏。为何你不修养德行,以致殒身,故赐谥号为愍。
什么意思呢?朱元璋说我感到悲痛这是人之常情,给你谥号也是按照规矩办的。我这么多儿子中,因为你年长,所以第一个封你为秦王,原本希望能够永远保有禄位,从而能够保卫老朱家。可是为什么你不好好注重德行,结果把自己搞死了,所以给的谥号是愍。
试想一下,儿子死了,父亲还认为他是罪有应得,没有注重德性,才出现这种问题。朱元璋有多严苛就不用多说了吗?
但是朱元璋杀功臣这个事情,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且他并不是把打天下的34个杀掉了30个。他杀掉的主要是胡惟庸蓝玉等人。其余的功臣大部分都善终了,或者战死了。
战死的有:胡大海、耿再成、张德胜、赵德胜、丁普郎、俞廷玉、廖永安、茅成、严德。
明朝建国后病死的有:徐达、常遇春、常茂、李文忠、邓愈、汤和。
建国前病逝的则是俞通海、丁德兴。
五十二侯爵里,基本上也都善终了。
朱元璋在历史上是个名声不太好的皇帝,其中一个很大的黑点便是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但是很多人没有反过来想一想,假如朱元璋不诛杀这些功臣会怎样呢?明太祖朱元璋可是布衣出生,家境非常的差,朱元璋之所以做皇帝是因为能力强,而不是他应该天生皇帝。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换句话来说,明朝建立的初期,朱元璋只是他们这群合伙人的老大,大家从骨子里面并不认为老朱家的孩子天生就该做皇帝。
因为明朝初期,朱元璋是和这些开国功臣共同分享权力,他们不造反的根源一方面是和朱元璋关系不错,另一方面则是朱元璋能力强,他们干不过朱元璋。但是倘若朱元璋去世,新皇帝能力没有朱元璋那么强,那么会发生什么?特别是明朝建立的时间的并不长,人心也没有完全归附,无论大臣和老百姓,不会从内心里面认为这天下就是老朱家的。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干了什么事情?他首先便是逐渐消灭异性诸侯王,为了就是解除王朝隐患。难道韩信对刘邦不忠吗?肯定不是!但是问题在于没有皇帝会把一个王朝的安全寄托在一个人是否忠诚上面,换句话就是皇帝要尽量集中权力,提高自己政权的稳定性。
刘邦之后,汉朝的文帝、景帝做了什么?他们首先是削弱刘姓的封王,为此甚至还爆发了七国之乱。接着他们便开始对功勋阶层下手,比如周亚夫之死。汉文帝、汉景帝是历史的好皇帝,为什么这么还是这样干呢?因为这些功臣可能对皇权会有威胁。汉朝皇权真正集中是在汉武帝时期,自己推算一下,经过了多少年?
为什么这么干?因为功勋阶层是世袭制,对皇权来说始终是不安全的。朝廷的权力最好掌握在文官手里,这样皇帝才能够确保自己的法统性。
为什么李渊李世民不用担心这个事情?因为他们家是大家族,家大业大,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影响一方,手底下有很多门生故吏,不太担心这个问题。
武则天上台以后,不也利用酷吏清除了一大帮重臣吗?鳌拜还不是功臣,康熙又怎么对鳌拜呢?功臣有功不假,但是他们也不是什么善茬!!!
34人,杀掉30个,还剩下4个是谁?
题主这34人,应该是指朱元璋论功行赏的6公爵,28侯爵
6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邓愈
28侯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郭子兴
韩国公李善长,在七十七岁时,因为胡惟庸案被朱元璋事后问责,除了两个孙子,全家七十多人,被一并处死
魏国公徐达,他的死处在争议,《明史》记载病死,《翦胜野闻》记载是徐达病重,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不得不吃,吃完就死了。就算野史说的是真的,个人认为,也不算朱元璋杀的,毕竟那时候的医学,还没有达到特定食物的高度
郑国公常茂,这货就是传说的命好,常遇春死的太早,让他得了好处,没什么能力,后来被朱元璋罢黜,让他弟弟做了郑国公,罢黜后四年去世,估计是被自己傻死的
曹国公李文忠,1384年,46岁时病逝
宋国公冯胜,这货功高震主,不知收敛,好几次因为小事违背朱元璋心意,1395年,被朱元璋赐死
魏国公邓愈,1377年,40岁时病逝
其他的不一一列举了
这34个人,去世,最多的原因就是1380年胡惟庸案发,以及1390年追责
唐胜宗、陆仲亨、顾时、郑遇春、费聚、朱亮祖、赵庸、黄彬,这八个人是胡惟庸案牵扯到的,分别在案发时以及追责时被赐死
胡美、傅友德,两位是随便找理由弄死的
周德兴、廖永忠、耿炳文,三位都是自己作死,僭越礼制死的
其他的大都是病死或寿终正寝
有意思的,34个都是武将,却只有曹良臣一个战死
所以并不存在杀掉30个,加徐达16个,这也不少了
当然,后期的朱元璋猜疑心比较严重,除了英年早逝的,其他人也都战战兢兢,除了汤和活到1395年,其他的都在1390年之前去世了
朱元璋大怒:谁把我黑的这么惨!
首先,陪朕打天下的是24个人,不是34个人,人称“淮西二十四将”
朕当年在发小汤和的介绍下,加入濠州郭子兴的部队,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做老婆。朕原本一心为郭子兴效力,无奈老郭气量狭窄,和其他人争权夺利,朕见他没有远大志向,干脆把700多名将士都留下,自己带了24个人出去单干,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
《明史纪事本末》明确记载了这24人名单:
时彭、赵御下无道,太祖乃以七百人属他将, 而独与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铨、周德兴等二十四人,南略定远。——《明史纪事本末》
这24个人大多是淮西人,都是朕的老乡,他们对朕忠心耿耿,我们艰苦创业,终于建立大明,他们都是朕的开国功臣。
其次,朕虽然杀了不少功臣,但这24将中只有7名被朕所杀。
朕给你们数一下,看看24人的最终结局。
1,善终11人
徐达(54岁病逝,别相信吃蒸鹅的故事,鬼才信)、汤和(70岁年老病逝)、吴良(58岁病逝)、吴桢(吴良之弟,病逝)、陈德(病逝)、顾时(45岁病逝)、郭兴(54岁病逝)、胡海(不叫胡大海,又名胡海洋)、张龙(年老病逝)、张赫(66岁病逝)、华云龙(42岁病逝)。
2,战死2人
花云(战死)、耿再成(战死),他们都是好样的,朕怀念他们!
3,被朕杀死7人
费聚(坐胡惟庸案被杀)、唐胜宗(坐胡惟庸案被杀)、陆仲亨(坐胡惟庸案被杀)、郑遇春(不是常遇春,坐胡惟庸案被杀)、周德兴(受儿子牵连被诛)、陈桓(坐蓝玉案被杀)、谢成(坐蓝玉案被杀)。
这些人可都是胡惟庸或蓝玉一党,死的不冤!
4,卒年不详2人
周铨、李新材,没有证明是朕杀的,不能乱扣帽子吧?!
5,死的比朕还晚2人
耿炳文、郭英,他们够忠心,朕也够意思,他们的死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朕背锅吧?!
各位看官,证据在上,求求你们不要再黑朕了!谁造谣说朕杀死30个功臣?!还有那些说朕动不动一言不合,就杀大臣、杀和尚、杀宫女、杀老农、杀百姓的人,请你们停止对朕的诽谤!不然朕晚上找你们,把你们带走!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少女尸体被切成2000多块,南大碎尸案至今未告破!
提起南大碎尸案,没有一个不感到毛骨悚然的,这个案件过去24年了,依然有很多人在讨论此案,此案件还被多次借鉴改编写进小说里,例如陈九歌的《血色天都》,蜘蛛的《十宗罪》,周浩晖的死亡通知单,但遗憾的是这个案件至今未破。
1996年1月10日,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的刁爱青失踪。1月19日一位清洁工发现了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她还以为是谁买的肉片掉了,等到她拿回家清洗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三根手指,于是她报了案。
随后又有人在其他地方发现另外的碎片,共计2000多片,而且刀功非常精细,码放整齐。经过鉴定,这些肉片就是刁爱青的遗体。凶手将刁爱青杀死后,放到水里煮熟并切成两千多块的肉片,这凶手的残忍程度,实在是难以想象。
由于当年侦查技术落后,当时南京几乎是动用了所有的警员去侦查此案,并且发动了“人海战术”,对此案进行了广泛细致的排查,但最终还是没有破此案,让凶手逃之夭夭。直到今日,南京警方还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此案,但已经过了这么多年,除非罪犯自己出来承认,否则再也难破了吧。
结语:南大碎尸案是震惊世人的重大案件,很难想象一个人竟然能残忍到这个程度。希望这个案件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到此,以上对于广德县高中毕业证查询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德县高中毕业证查询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关于计算机如何考大专证书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计算机如何考大专证书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专科统考计算机考什么等数学,计算引论,高级语言程序,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1.大专...
大家好,关于计算机证书必须直邮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计算机证书必须直邮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证书直邮怎么申请证书直邮申请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即可:证书直邮申请方法非...
大家好,关于大学计算机必须考什么证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学计算机必须考什么证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大学计算机需要过几级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学校是没要求考级的,有的话,一...
摘要:,,本模板为收入证明,适用于法院要求的正式格式。需要提供相关材料以证明个人收入情况,包括个人身份证明、工资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本证明旨在证明个人的收入状况,以解决法律诉讼中的相关争议问题。所提...
摘要:个人收入证明超过纳税起征点,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纳税起征点的挑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背后的真相与挑战,包括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个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