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古代交通不便,千里江陵,一日真的可还吗?
“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上告别地势高耸的白帝城,就好象从缭绕的彩云间飘下来一样;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能到达了。两岸猿猴接连不绝的啼叫声还在耳边回荡,轻快的小舟已经驶过了连绵不断的万重山峦。
这是一般的解释,把“还”译为“到达”,可能是为了普及的原因,用“到达”比较简单明了;其实“还”的解释是“归去;归还”。“归还”多指物或“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回报”,这里可以抛开不谈。到底“千里江陵”能否“一日还”,有没有那么快,全在这个“还”字上。
我的回答是有那么快,一日能“还”!为什么那么快,容我细细道来:
“还”在这里作“归去,回去”解,而不是“回来”,
“还”,正常的理解是“去了再回来”,这就是一个来回,双程;可在此处,不是“回来,从原点出发再回到原点”,而是“回去”,只是单程。
那就得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诗的作者大诗人李白说起:
安史之乱期间,身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的永王李璘(唐玄宗第十六子),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带水师东巡,被定性为“谋反,贬为庶人”;彼时李白在其水师幕府,受牵连被捕下狱;乾元二年(759年)春,被判流放夜郎。这首诗就是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行至白帝城,忽然遇赦,立马乘船东下江陵,惊喜交加之余写下的。
要说李白命挺好,不愧为“谪仙人”,老天还是多少有些额外的怜惜和眷顾的:古时的大赦可不是时时有,那可是纯碰运气。只有在新皇登基或册封皇后皇子时;在改年号尊号时;在军队打了大胜仗时或者举行重大祭祀时;还有就是出现非正常的自然现象时(如灾异或祥瑞),才有大赦。李白前脚离开,后脚天下大旱,唐肃宗为了尊崇自汉以来统治者就奉行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另外也是为了庆贺新立皇太子,就下了一道大赦令,李白作为政治犯,也在赦免之列。
他从江陵那边来,回到江陵那边去,可不就是单程?他又不用再回白帝城,白帝城只是他流放途中的一个驿站。你看,早上的云彩叫“彩云”,辞别白帝城就象是从彩云里飘然而下;小舟不叫小舟,叫“轻舟”,两岸青山倒退,猿声渐远,这轻舟不是行,简直是在水上飞!一是形容小船之快,更主要是表现作者的心情!侥幸逃脱流放的厄运,又惊又喜,归心似箭!
夜郎那时可不是个好地方,蛮荒之地,流放之所,不是地狱,也是炼狱;李白不是给“左迁”此地的王昌龄写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么?对贬谪的官员朋友都用“愁心”,更别说轮到作为犯人的自己了。
所以说这里的“还”是回去,回到的意思,单程;而不是“去了再回来,双程”。类似的诗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应该是一个意思。
白帝江陵,千里之遥,一日能到吗
白帝城,就是现在的重庆奉节,至今白帝山上仍有白帝城故址。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还包括七百里三峡。按理说是一日到不了的,就算是“八百里加急”,累死几匹马,把人累昏了也到不了。可是,陆路不行,我们的大诗人走的是水路啊!就是图个快!险滩风浪都不在乎了,可见其心情之急切!
郦道元在《水经注•三峡》中记载“自三峡七百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许,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就是说即使骑着快马,乘着疾风,也不如船快,船可以“朝发暮到”。
而且,李白是从上游的白帝城出发,往下游的江陵,白帝城高耸如入云间,形容其落差之大;水流急速,轻舟若飞,如离弦之箭。所以说起早贪黑,顺风顺水,千里江陵,还真是一日能到达的,当然,对李白来说,是“还”,是归去,是回家,三峡的惊涛骇浪也挡不住他急切的归心,流畅飞驰的轻舟就是他放松飘逸的状态。
总结
基于以上原因,“千里江陵一日还”能做到,轻舟行于水上,真有那么快;是写实而不是浪漫。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是夸张。中国古代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一般都是借景抒情,借境表意,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奈,更是人类高于大自然的胸襟。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已足够了,“三千尺”远远不够!
完全是夸张、浪漫。
李白,又称诗仙,在唐代因所作诸诗,气概宏伟,志向远大,突显了才气横溢,无人能敌。
在整个诗坛乃至今天,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稳坐头一把交椅。
他的诗词渊远流长,一直激励着后人,乐观向上,鞍马不停的志趣和情怀。
朝迟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公元759 年写的。
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使天下大乱,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登基。唐玄宗的儿子永王李璘也不断的招兵买马蠢蠢欲动。李白是天下闻名的诗人,李璘是李白的“粉丝”,他希望李白能加入自己,为自己造势。
李白一生的理想是投身仕途,却苦于无门,永王李璘的召唤,使他又有了雄心壮志。
李白在李璘的手下做事,为其做了不少歌功颂德的诗。可惜,李璘招兵买马的事,被唐肃宗李亨得知,并以反叛之名加以清剿。李白被抓获入狱,用杜甫的话说,李白面临“世人皆曰杀”困境。
半年后,李白被判长流放夜郎。面对远赴夜郎的漫漫长途,经历了牢狱之灾一无所有的李白心如死灰。
好在公元759年2月,神州大旱,朝廷因此大赦天下。李白流放经过了一年另三个月,已经走到了巫山。李白得到了被释放的消息,心里被压抑已久的心情,忽然晴朗起来,他急切地乘上一只扁舟,踏上了回归的路程。
所以,这首千古名诗,是李白写自己归心似箭的真实心情。那时的他根本没有心情去浪漫。
“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是肯定没有这么快。二是此诗的确体现了作者李白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回答很简单,但要究其原因和理由,还须多讲几句。
此诗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发生以后,唐玄宗的儿子永玉李璘奉他父亲的命令,在江南起兵,准备北上抗击安史叛军。李白被招致在他的幕府。
这时候,李璘和他的已在灵武做了皇帝的哥哥李亨——唐肃宗,各怀野心,发生内讧。结果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被这件事所牵连,与唐肃宗乾年元年被判处流放夜郎。
诗人写此诗时的惊喜之感和思乡之情
李白去夜郎,是溯长江而上,第二年,路经三峡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就遇赦得回。而这首《早发白帝城》就是遇赦后,在归途中写的。
不难想象,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激动的,愉悦的。被牵扯流放,诗人心中除了委屈悲愤,更有对家乡的不舍;诗人还未赶到夜郎,在途中接到赦免的通知,可以再回故乡,这种得到赦免的惊喜之感,和回家乡的迫切之情,让诗人不禁要抒发一下情怀。
所以这首《早发白帝城》,短短的28个字,以轻松的旋律表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千多年以后,读者来读它,还仿佛是身临其境,轻舟快驶,乘风逐浪而进。
似乎是对《水经注》文字的改写,却起到了“推陈出新”的作用。
读到这首诗,自然会令人想起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有名的《江水》那一段。
为方便条友阅读,现节录一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时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灵,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歌者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把《早发白帝城》和《水经注》的《江水》一段相对照一下,不难发现,是这首诗的前两句,似乎是《水经注》文字的改写,但是读起来并没有抄袭的感觉,而是活泼泼地表达了李白的思想感情。像这样的利用成语或典故,确实能收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白帝城就在奉节县,它建筑在高山之上,滨临长江,距瞿塘峡很近。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离开了夔州,船行在江中。中途回望,只见群峰高入云天,早上告别了的白帝城,已经看不见了。天空晴朗,五彩缤纷的云霞,辉映在刚才来过的地方。
“朝辞白帝”是成语,而“彩云间”三个字加的很好,它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暗示了水流急,舟行速,地势高,距离远;还有天气好,心情舒畅。
诗人用极为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归途的愉悦心情。
诗人是“早发白帝城”,江陵(今湖北江陵)还没有到。就接赦而返回。诗中所说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从字面看来,是沿用《水经注》的旧说,可是却有它崭新的内容:用来表达归途中喜悦的心情。
如果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这千里迢迢的江陵城啊,一天就可以回去了!”这显然是心情极度兴奋时的夸张的语句。
古代航行的是木帆船,从奉节到湖北江陵,纵然是顺水顺风,顶快也得三两天,一天赶到是万不可能的。好在李白这时并没有到江陵,只是表示一种意愿,怎么说都可以不受限制。
从前两句叙述中,诗人充分的抒发了感情,也让下两句能更好的产生新的意境。
在三峡两岸的山中,原来是有猴子的。《水经注》中,引得当地民歌也印证了这一点。船在江中流驶如飞,岸边山上到处有猿猴在啼唤。一处接着一处。第三、四两句,诗人写的就是这一情景。
在不断的猿声中,轻舟飞驰过了万重山;出峡以后就听不到猿声了,可是令人产生了另外的遐想,尽管两岸猿猴苦苦地啼叫,可是我,轻舟如箭,已经越过了一切艰难险阻,前途已经开阔,可以顺流而下了。
这是多么开朗豪放的胸怀,多么勇往直前的形象!
这位公主叫萧妙淽,封号是溧阳公主。她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这一笔。就因为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为何呢,是恨,是切齿之恨。他的丈夫个的瘸子,但却是一代枭雄,世之名将。名叫侯景,历史上对侯景评价是八个字。功盖孟起,祸比董卓(意思的一身武艺超群,但祸害南梁一朝)。溧阳公主一生很不幸。值得我们同情和爱怜。
候景,字万景,羯簇。候景长相一般,两腿长短不一,但却是兵法大家。初为北魏权臣高欢部属,高欢知道候景绝非久居人后之辈,对他多加制约。多次告诫儿子高澄对侯景要多加防范,侯景见高澄不待见他,想投靠西魏权臣宇文泰,宇文泰也知道候景不是个东西,不纳侯景候景。侯景一见如此,立即投降南朝梁武帝,说愿以河南十三州之地(实际控制的就一半而已)作为觐见之礼送于梁武帝。梁武帝心真大,高欢和宇文泰都不敢收的人,梁武帝就敢接受这样的豺狼之辈,真是引狼入室。而日后此梁武帝不仅死于此人之手,南梁也亡于此人之手。梁武帝加封候景为高官,督河南,河北诸军事。后来,高澄与梁武帝和谈,高澄唯一的要求就是拿梁武帝的侄子换侯景的脑袋,梁武帝没有政治头脑,东魏早晨把我侄子萧渊明释放,当晚候景就会出现在邺城。但这封信被候景得到。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侯景于公元549年九月,正式在寿阳起兵造反,别看侯景人不咋地,但当时来说,就打仗而言真没有是他对手的,侯景用了不到三个月就打下建康。随即囚禁梁武帝,南梁开国之主梁武帝萧衍,居然活活饿死,也是太过凄惨。萧衍39岁登基为帝,在为位48年,死时86岁。梁武帝死后太子萧刚继位,史称简文帝,时年47岁。立长子萧大款为太子(这名字真前卫)。但简文帝萧刚不过是另外一个汉献帝,侯景就是活曹操。公元550年,候景娶简文帝萧刚14岁的女儿为正妻。这个女儿就是溧阳公主萧妙淽。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侯景对溧阳公主萧妙淽甚是宠爱。但溧阳公主是肯定不愿意嫁给这个比自己父亲还要大的瘸子。是被迫的,而且侯景为人粗鄙,二人也肯定没有共同语言、简文帝为了自己能当皇上,依靠女儿而活命,实在是悲哀。
候景出身不高,也没有受到任何系统的教育,生性残暴,凡有犯法之人,一律扔在一个大缸里,用铁锤活活锤死。正因为如此残忍,江东无论贵贱,贫富,均无人依附,高门户更是避之不及。这也许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吧。侯景各个方面都不行,但候景打仗真是不俗,候景派人几天就攻取豫章,麾下其他将领也是节节胜利。候景兴奋之下,让老丈人简文帝加封自己为宇宙大将军(不像某国啊,必须记住我们先有宇宙的)随着侯景权力的巨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侯景就想但皇帝了。侯景的倒行逆施引发“新十八路诸侯伐董卓”。以王僧辩,陈霸先,湘东王萧役三人为首兵发建康。而此时侯景却要当皇帝了。公元551年冬,侯景让人用麻袋把岳父简文帝活活给压死了。他47岁登基,在为位三年,死时49岁。一直就是个傀儡皇帝。
此时,陈霸先亲自带兵强攻建康。候景知道现在已经是生死存亡之际,公元552年3月,候景亲自领兵一万与陈霸先决一死战,双方具是舍生忘死全力以赴,真是尸横遍野,杀盛声冲天。但最终候景败北。候景带着一万多人一路败逃,被杀,逃走,最终只剩几百人,候景无法,只有自己带着三个亲信乘船逃跑,怕儿子是累赘,把两个儿子装入麻袋投入水中,任其自生自灭。侯景最后死于亲兵羊琨之手。侯景之乱历时长达三年零八个月,至此方平。
羊琨等人把候景的尸体送往建康,五个儿子也被处死,侯景的尸体在建康街头暴尸,当地百姓将其尸肉分食殆尽,溧阳公主恨侯景逼死祖父,杀害父亲,凌辱自己,悲愤之下也吃了侯景的肉。但溧阳公主也因为侍奉候景也被处死。这就太不应该了,男人无能,却让女人背锅。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对溧阳公主十分同情,写诗:”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候景既死。南梁就就的得封赏有功之臣,王僧辩加封为镇卫将军,陈霸先为征虏将军,此时梁朝经过候景的折腾也到头了,南朝第四个国家陈霸先就要称帝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引言:
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即属于一段大民族分裂时期,也属于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百姓的生存状态都是混乱不堪的。
事情发生的背景:侯景之乱
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南北朝逐渐进入了三足鼎力的局面。在弱肉强食中,北方的北魏政权,慢慢演变成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不用说,东魏和西魏一直都是敌对状态,东魏比西魏强大。
南方,就是梁武帝萧衍建立的梁朝,又称为南朝梁。南朝梁、东魏、西魏三个政权对持的局面,在历史上的又称为后三国时代。
侯景,本是东魏高欢的大将,公元547年他投靠了南方的梁朝。第二年,不安分的侯景在梁朝境内发动了叛乱。公元549年,侯景带兵攻入梁朝国都,俘虏并活活饿死梁武帝萧衍。
之后,侯景把持南朝梁政权,拥立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公元551年,侯景废黜了傀儡,干脆自立为帝,国号汉。
在侯景肆意妄为的时候,梁武帝萧衍的儿子萧绎,先后派出王僧辩等人讨伐侯景。第二年,王僧辩联合陈霸先击败侯景,在侯景准备乘船出逃的时候,被愤怒的部下所杀,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使江南地区的经济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老百姓苦不堪言。
侯景犯下的罪行
关于侯景的长相和外貌,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景长不满七尺,长上短下,眉目疏秀,广颡高颧,色赤少鬓,低视屡顾,声散,识者曰:‘此谓豺狼之声,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这个长相诡异的侯景,在少年的时候就开始习武,喜欢在马背上打打杀杀。
北魏末年,战乱纷起,侯景趁势建起了自己的事业。直到他二度易主,发动叛乱,在梁朝自立为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侯景罪恶累累:
1: 饿死梁武帝萧衍,毒死梁简文帝萧纲
2:杀害梁简文帝的儿子及家人20 余人,包括太子萧大器
3:杀害南朝梁的文武百官等约3000人
4: 侯景派军在三吴地区烧杀抢掠,尸骸填满道路。(三吴地区在南朝乏指江南吴地,如:南京、镇江、苏杭等)
侯景迫害南梁皇族,追杀南梁臣子和百姓,有资料显示:
这场战乱死亡人数约460万,伤者人数约580万,给江南甚至江东地区的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有诗为证:
"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 及筑土山,不限贵贱,昼夜不息,乱加殴棰,疲羸者因杀之以填山,号哭之声,响动天地。百姓不敢藏隐,并出从之,旬日之间,众至数万……破掠吴中,多自调发,逼掠子女,毒虐百姓,吴人莫不怨愤,于是各立城栅拒守"
天怒人怨,争相吃候景的肉
残暴的侯景还强娶了萧纲的女儿溧阳公主为妻,此时,侯景年近五十!
溧阳公主大名叫萧妙淽,喜欢作诗填词,精通音律。14岁的萧妙淽才貌双全,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是父亲和祖父最喜欢也最疼爱的小公主。
当兵败如山倒,侯景准备逃跑的时候,手下的人心想,跟着你卖命,又没有半点好处,不如现在拿着你的头去邀功。于是,手下的人毫不犹豫地杀了侯景!
手下杀了侯景之后,将他的双手砍了下来送给了东魏的高澄,侯景的头颅则被送给了梁元帝萧绎。萧绎将这个坏人的头,挂在江陵城门的楼上。三天三夜之后,又将之煮熟,再喷上了油漆,放入了武库。
剩余的侯景身体,则交给了早就愤怒不已的百姓!他们用盐腌制好侯景残缺的身体,类似于现代人过年腌制腊肉一样,然后再把腌制好的恶人的尸身,丢到了大街上。
街上的人们,争相抢着吃他的肉!肉吃完后剩下的骨头,人们也舍不得浪费,将骨头烧成灰之后,倒进酒里,一起喝进了肚子。
对于侯景,人们恨啊,仿佛只有“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才可以释放心里的怨恨。作为溧阳公主,侯景是她的杀父杀亲的大仇人,她应该是更恨侯景的!
于是,人们就把侯景的阳物割下来,送给了溧阳公主。蔡东藩在《南北史演义》里是这样描写的:
“众将景阳物割下,界与公主,公主亦囫囵吞入,嚼尽无余。“
溧阳公主是被逼着吃丈夫的肉?还是满含仇恨的吃丈夫的肉?就不得而知了。
三少说:
如果说,乱世中,奄奄一息的逃难百姓,为求活命竟争食人肉,那是人间惨剧。那泯灭人性的赵思绾,殁暴有如朱有熹,恶贯满盈的麻叔谋,他们就是人间的恶魔。
侯景是历史的罪人,愤怒也好,仇恨也罢,这种争相食其肉的行为,看上去,不过是一种最原始最野蛮的报复行为!
到此,以上对于94年江陵县高中毕业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94年江陵县高中毕业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关于师范大学毕业证丢了怎么补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师范大学毕业证丢了怎么补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信阳师范学院学位证丢了怎么补学位证丢了怎么办?明确告诉你是不可以进行补办的...
大家好,关于中专毕业证书皮套图片样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专毕业证书皮套图片样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毕业证封皮怎么补救毕业证封皮破损,可以买一个塑封薄膜给他塑封上。如果想美观实用...
大家好,关于单位为什么需要毕业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单位为什么需要毕业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事业单位招考为什么需要报到证学设计,毕业证重要吗报到证交给单位了,单位用来干嘛,可不可...
大家好,关于川北幼专毕业证书图片样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川北幼专毕业证书图片样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2022川北幼专什么时候开学一、线上入学报到时间和流程新生请于9月12日前办理...
大家好,关于松田职业学院毕业证书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松田职业学院毕业证书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广东增城有几个大专1、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