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只要每一门学科参加毕业会考都考试及格了就可以拿毕业证,每一门学科都是总分100分,只要考上60分就可以了,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政治这九门学科,地理高一的时候就要参加会考,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是高二会考,语文数学英语是高三上学期参加会考,考试及格就可以拿毕业证了。
毕业学分最低要修144学分
学分要求方面,市教委表示,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其中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以及选择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科目应修满上限学分;对于不选考的科目,鼓励学生结合兴趣爱好选修部分模块);选修课程(含各科目选修模块和学校根据实际开设的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其中校本课程不少于8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共14学分:研究性学习6学分,学生至少应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社会实践6学分,包括党团活动1学分、军训2学分、社会考察2学分、职业体验1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
学生修习的学分由学校认定,学校应制定学分认定具体办法,学分认定应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修习的课时、学习表现,并达到课程标准或相关文件的要求。
高中毕业证和分数没关系。
高中毕业的条件是学业水平测试过关,就可以拿到毕业证。学业水平测试是以等级的形式出现,而这个等级呢,也和当年考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如果当年的考生整体水平高,则等级分数线高,如果当年考生整体水平低,则等级分数线低。
我是八五年高中毕业的,那时候的高中不好考,我们镇上的初中一年也就考上十几个人。那时候,初中中专包分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有一些考上中专了,有一些考上了高中。
那时候的高中生是比较少的,学习成绩也扎实,很受到大家的尊敬。那时候讲究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可以招工进厂,或者考技校。农村户口的学生只能走考学这一条路。那时候大学的录取率低,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很多农村的学生大都选择复读,有的甚至八年抗战。他们知道:考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就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在我们县里,由于普遍缺老师,八五年的时候县里公开招民办教师,有些同学走上了工作岗位,那时候民师的工资很低,一个月才八十多元,可是有转正的机会,只要坚持下来,一般都转了正式教师。由于他们在高中学得功课扎实,教学水平也很不错。比起从前的民办教师强多了。
年代不同,评判标准各异。
千万别拿过去人水平与现在人认知相提并论,那样不公平、也不客观真实。
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放在当时,应该是佼佼者、弄潮儿、社会顶梁柱,改革开放的先行体验者、主力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当是各个年代的总体要求。
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学的都是当时社会上用得着的知识与技能,没得书山题海、电脑游戏。吃得了天天咸菜苦,跑得动风雨交加每天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泥泞山坡路,干得了脏累苦农活,进得去机器轰鸣嘈杂工厂车间、矿山码头人群丛。一迈出校门,就踏入社会,干不了也要干,不会干学着干,大人社会生活逼着干,没有失业躺平一说(特指农村)。
那时受国家经济财力限制,大中专院校场馆少,招生名额更少。通常一所二三百人的毕业班考生,能被录取上大学的就那么三五个,甚至一个没有(人们通常叫法:喝白开水),是社会这座大熔炉锤炼了他们的钢筋铁骨、坚韧意志,镌刻了他们意气风发的奋斗足迹。
人之知识、能力水平,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磨炼,才能逐步丰满提高,人们常说的文凭不高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就是这个意思。与时俱进,聪明才华得以充分发挥。满肚子的空头理论不与实践相结合,犹如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白搭、废才一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尽管国家已经恢复了高考,从高中毕业生这块来讲,在社会上还算得上知识分子,尤其是参军当兵,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大学生,许多回乡的高中毕业生直接代理或者做了民办教师,教小学,教初中,那时候的高中实行全日制十年教育,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尽管那时候提倡给孩子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那时候的高中毕业生就是那么牛,这也是历史特殊时期一种特殊情况和必然结果,只是后来这些民办教师大多数都转正了,另外有部分高中毕业生通过招工的形式进了工厂,或者在民营企业做了高管,只有很少部分生活的很普通。要说这些人的水平只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现象,论能力比不上老三届,论成绩不如初中专的中技中专生,论所学知识没有现在的丰富,所幸的是当时的高中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和现在的大学生相差无几,神一般的存在的一种群体。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杠杠滴!相当的厉害!我就是这样的例子。
八十年代的高中生,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百艺不防身,多才多艺,属全面综合性人材。
我是1972年上小学的,1972——1977年在本村就读小学,那时候,正是宣传交白卷上大学的时候,宣传“读书无用论”,树立典型人物是张铁生,黄帅等。
当时耳熟能详的一首黄帅的答题还能朗朗上口:条条铁路通广州,老师何必硬强求,拐弯抹角不算远,出题不严学生愁。
如今想起这一答案,回答的也有一定道理,用发散思维回答问题,不失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好方法,而比起现在的标准答案,唯一答案,读死书,死读书,要好的多。
那时候,提倡推开校门闹革命,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每天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甚至半工半读,还颇有韵味,每天下午二节课后放学,也不存在家庭作业,像放飞的小鸟投入大自然怀抱,去大自然学习,读无字之书,学百科知识,什么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什么吹拉弹唱,能歌善舞,总感觉,那时候才叫“素质教育”。
1977——1979读初中,回复了高考,进入了学习攻坚阶段,叶帅的一首诗也记忆犹新: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初中的如鱼得水,真像饥饿的人见了面包一样,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曾经一度超越高一个年级的学生,高中退下来的学生也不是对手,那时候经常有作文竞赛,数理化竞赛考试,总能独占鳌头,名列前茅。
1979年中考,以全公社第一的成绩进入高中。高中二年,由于第一次离家,第一次远离父母,又由于第一次接触英语,最终败给了英语,1981年6月,提前预考,回家等候,结束了二年的高中生活,没能参加高考,是我此生的遗憾。
后来,当了二年学徒,学了无线电、写作、学中医、学赶毯,一个偶然的机会,村上竞争考老师,凭借优秀的知识功底,一举夺魁,当上了民办教师。
38年的一线教学,工作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可谓百艺不防身,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年轻时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爬过的坡,受过的辱,每走一步都算数。都将化为你未来的星,前进的路!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怎么样?作为过来人给年轻普及一下那段教育历史。
先看一组数据,历年高考的升学情况。我是1989年毕业的,我们那年已经没有高考前的预考了,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可高考。所以当年这一届的高中毕业生最多266万,这还包括至少几十万复读生。你要知道对应的同龄人是1971年,大概有2800万。所以上高中比例占同年龄段人口不足10%。而越往前,高中生的比例越低,那种说当时高中容易考的不是无知就是瞎说。
再看实际感受,我作为农村孩子出身,因为以前农民是主流更有代表性。农村不少孩子连小学都没毕业就缀学了,然后小升初不到40%的孩子进入初中。初中升高中,除了个别优秀学生上中专外(记得一个县100人左右),大概有20%能上高中。当然城里的升学率会高很多,但全国总比例是不到10%的同龄人能高中毕业。
有了以上情况介绍,你们大概知道那时上高中有多不易,按比例计算,估计现在都能考二本及以上吧。
当然必须要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当时的教育水平较低,学生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达不到现在高中生水平。但由于当时人才的稀缺性,以及他们具有较高智商,所以当年的高中毕业生大都生活得还不错。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评论。
1.
访问学信网官网:http://www.chsi.com.cn/。
2.
在网页右上角,选择“个人注册/登录”进行登录或者注册账号。
3.
登录后,在网页顶部点击“学历查询”。
4.
进入“个人学历信息”页面后,填写相关信息,包括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及验证码等。
5.
点击“查询”按钮,系统会自动查询您的学历信息,并显示在页面上。
到此,以上对于八八年的高中毕业证什么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八八年的高中毕业证什么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摘要:想要获取疫苗接种证明书,需前往当地疫苗接种机构进行疫苗接种,并在接种完成后保留好接种凭证。接种机构会提供证明书,证明个人已完成疫苗接种。若丢失证明,可联系接种机构进行补发。部分地区已开通线上查询...
摘要:本指南详细介绍了如何撰写拆除证明书,并附有多张图解以供参考。通过简单的步骤和清晰的图示,指导读者完成拆除证明书的编写。内容包括了解拆除证明书的重要性、撰写要点和格式要求等。即使是没有经验的用户也...
高中生考不上大学以后怎么办高考不理想,最终考不上大学,我们的人生也得积极地走下去。比如,我们考不上985大学的计算机系,但是可以报考培训班去自学计算机和编程,但凡能掌握一门程序语言的设计和编写,那么在...
摘要:本文介绍了河南省火化证明书的样本,包括证书的基本信息、格式和用途等。作为一份重要的证明文件,火化证明书在河南省的殡仪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火化证明书的样本,可以更好地了解河南省殡仪活动的...
大家好,关于连州中专毕业证书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连州中专毕业证书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清远班好考吗好考比如清远,清远科目二考试可达到六成以上的合格率。在广东地区来说,算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