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硬如钢”,高雅一点就是“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言。
但是,如果要分散这些坚固的整体呢?那就只有“化整为零”了。
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是个“化整为零”的模板。他就是要把诸侯王的势力化小化无。骨子里的核心人人皆知。皇帝要加强集权制度。
在封建社会,郡县制和分封制开始还比较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越到后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为这是家天下的死结,除非这个制度消亡,要不根除不了。退一步说,它们会形成一个怪圈,建立王朝,王朝灭亡,再建立王朝,王朝再灭亡……而主要的矛盾则是朝廷与地方诸侯们之间的斗争发展起来的。汉朝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版本。
刘邦学习历史有心得,他不用周朝的全面分封制度,也不要秦朝的单一郡县制度。他来了个“兼收并蓄”,搞了个并列发展的制度。诸侯国与郡县制都可以在汉朝大行其道。
郡县制就不说了。分封诸侯几十年后,问题暴露出来了。诸侯国势力强大,又走了周朝的老路。他们不鸟中央朝廷了。朝廷要推行大政方针,诸侯国抵制。时间一久,矛盾深刻化了。
汉文帝时代,是诸侯国快速升级的时期,到汉景帝时,爆发了七国之乱,给汉朝统治者敲了警钟。汉武帝下决心要清洗诸侯国里面的不法分子。
于是,主父偃的“推恩分子弟”就应时而出。
自从汉高祖搞了分封制后,吕后就开始整治这些占地广大的诸侯王们了。汉文帝时期的贾谊,汉景帝时期的晁错,他们都是抑制诸侯国的先锋。没一代朝廷无不对此上心。
主父偃的推恩令,就是过去由诸侯王嫡长子一个人继承诸侯国的土地,王位,财富外,变成诸侯王的儿子孙子,甚至女儿都有分得这些财物土地的资格。比如,一个诸侯国,过去由诸侯王的的嫡长子继承,现在要分下去,如果五个儿子,则五个儿子都有份,一个也不能少。
这样一来,如果汉朝有二十个诸侯国,过去只有二十个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现在,二十个诸侯王的儿子何止白个几百个。按照推恩令,人人有份。,这些诸侯王子弟过去想都不敢想都事情,现在,朝廷把馅饼砸到头上,好欢喜。与是马上拥护。这样土地分散,人心分散,财物分散。一个诸侯国的这把攢紧的筷子,散开了,诸侯国想集合力量来抵制朝廷,就形不成力量了。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一方面是中央要集中权利,另一方面是要把诸侯国的权利分散。所以,诸侯国一弱下去,中央的力量就强大起来,中央推行大政方针的阻力减少。于是伟大的大汉王朝开始打击匈奴,实行百年大计。
说它是阳谋,是因为被推恩的那些人都知道这道令意味着什么,可不管他们高兴还是不乐意,都没办法拒绝。
一、干嘛推恩呢?
汉文帝时,国内诸侯实力强大,而常有骄横跋扈的行为。所以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反,贾谊建议文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意即分散众诸侯的实力,也就是“推恩令”的前身了。
之后经历汉景帝的大力削藩,极大的削弱了诸侯的实力,为武帝推行该法令打下了基础。而武帝时还有一些大诸侯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依旧有骄奢不听宣的行为,也促使了他决心整顿诸侯实力过大的问题。
于是,武帝下令推恩。而“推恩令”的主要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这其实就是另一种意义的郡县制,朝廷统一管辖的土地越来越大。
而列侯死后其领土也是依照这种分法,从而使地方权力越分越小,中央集权越来越大。
二、有人不高兴了
皇帝的算盘打得挺好,每个诸侯都明白他想干嘛,可不高兴归不高兴,但谁也没办法明着反对,因为皇帝这一手完全符合封建时期宗法制的原则,嫡长子继承制还是没变,变得只是二儿子和三儿子们多分了些家产和头衔。
但还是有人很不满意,比如淮南王和衡山王两人,就决定来个造反,只是很快因事泄而被抓了,而告密的人竟然是淮南王的孙子刘建!因为按照原来的分配原则,庶出的刘建只能分到少的可怜的家产,而如今却不同了,那谁还愿意背着杀头的可能陪老爷子造反啊。
三、最强阳谋
所以“推恩令”厉害之处就在于,诸侯同意推行,那就只能眼看着自己积累几代的实力一点点的被分割消磨;而不同意的话,还得防着被自己子孙举报的危险,诸侯国内也会因这个决定而乱成一片,最后依旧会被中央趁机剿灭。
所以说基本没得选,就如汉书中所记载: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开国之君在建国前后都会面临两个大问题。
一是如何打下江山,二是怎样守住江山。
两者都不易。
大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信不过外姓人,功臣良将清洗了一大半,而他的儿子们都被封王封土。
刘邦的宗旨是“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目的很明确,就是天下必须是自家人来坐,外人谁敢来抢班夺权,咱老刘家的人就合伙揍他。
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等各个分封的诸侯王势力也来越大时,内讧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汉景帝在位时,竟然爆发了威胁皇权的吴楚七国之乱。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决心收回诸侯权利,加强中央集权,改变诸侯割据的现状。
不过,猴子手里难盗枣。各个诸侯王各霸一方,滋润惯了,你让他交权,他肯定不愿意。
如果朝廷直接夺权呢,说不定会激起兵变。
这可怎么办?
推恩令是汉武帝下的一招妙棋。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旨,各诸侯王可将封地分成几份传给所有儿子,人人有份,这就改变了诸侯国以往只将权益传给嫡子的规则。
说这推恩令是历史上最强的阳谋,并不为过。各诸侯王明知朝廷的目的,却又无可奈何,一般会去执行,为啥?
诸侯王们家大业大,老婆孩子一大堆,像刘备的先人刘胜,据说竟有120个儿子,每个孩子都要分点家当的话,一大锅汤就变成了一碗碗汤,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一碗汤就变成了一勺汤,几代人以后,诸侯的势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如果诸侯王只将权益传给一人或者偏袒于某人,其他的孩子岂能同意?别的孩子他娘岂能同意?
这样,推恩令一出,堡垒就从各诸侯国的内部攻破了。
推恩令成功的转移了矛盾,将朝廷与诸侯国权利之争转移为诸侯国内部的矛盾,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地方势力逐步肢解,最终实现了中央集权。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后,为了巩固皇权,相继除掉了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又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
然而,到了文、景二帝时,刘姓诸侯王已经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他们拥兵自重,甚至有犯上作乱之举。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刘启采用晁错的《削藩策》,结果引发七王之乱。虽然汉景帝在三个月内平定了叛乱,但是并没有根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
汉武帝即位之初,一些大的诸侯国依旧坐拥几十座城池,国土面积多达千里。从前人的经验来看,从缓治理会养大诸侯王的野心,从急治理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叛乱。
于是主父偃向汉武帝刘彻推荐了一套“迂回削藩”的战术,即推恩令。意思是让诸侯王将治下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儿子,这样一个大的王国就变成了若干个小的侯国。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依照祖训,诸侯王死后其王位和财产都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不得分封土地。而推恩令的实行,虽然侵害了嫡长子的部分权益,但是却让诸侯王的庶子们获益匪浅。
获得分封的诸侯王子弟成为列侯,由汉武帝制定侯国的名号。而侯国不再接受王国的统治,而是由郡管辖,这也意味着王国的权利一点点重回皇帝手中。
推恩令实行后,齐国一分为七,赵国一分为六,梁国一分为五,淮南一分为三。如此一来,大的诸侯国也不过有十几座城池,小的不过数十里,已经无法与中央抗衡。
汉武帝兵不血刃削藩,赢得司马迁的认可,他在《史记》中如此记载: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我是出口未成章,一位90后的历史爱好者,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关注我,我将为您带来更多历史方面的知识!】
推恩令,是由主父偃上书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的一项法令。
推恩令是中央允许诸侯王把自己管辖的地区分给多个子弟,把以前只能由指定者来继承的王权,进行分散,由多个子弟共同来继承封地。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推恩令的来源
刘邦在建立西汉之初,都以封王的方式拉笼各方势力,如臧荼、彭越、英布、韩王信等。
由诸王合力统一的王权,却又因各诸侯王而面临分裂。刘邦因臧荼、英布等几个异姓王的叛逆,一不做,二不休,用武力镇压反叛者,按以罪名灭了没有反叛的封王,最后把建国时所封的八个异姓王,贬的贬杀的杀,全部消灭。
刘邦把这些叛王之地都封了刘姓,这等于把封出去的半壁江山又收回到刘姓手中。
刘邦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等这些刘姓藩王羽翼丰满,藩王造反再次对皇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文帝继位后,这些同姓王的势力有些已超过朝廷。对面种严峻的形式,贾谊向文帝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意思是建立更多的诸侯来分散这些诸王的势力。
但文帝受他母亲薄太后影响,信奉黄老学说,一生躬行温良,虽然接受了贾谊的建议,但没有大刀阔斧去改革的行动力,只有齐文王刘则死后,他把齐分成了六国,又将淮南国一分为三。
到景帝时,诸侯王的势力同样是令皇帝头疼的问题。而当时的御使大夫晁错没有沿用贾谊的分散而治,而是上书修改法令,直接削藩。
景帝接受了晁错的上书,并下诏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这一举措直接惹怒了诸王,于是七王联合叛乱,最后被被平息,但诸侯王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留给了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温柔的一刀——推恩令
汉武帝继位,为了削弱诸藩,开始时,他仍采用前朝的大臣揭发藩王罪行的方式打击诸王,并且还增加了诏诸王的部下来揭发藩王,寻找诸王叛乱的蛛丝马迹。
这一招让各藩王寝食难安,先后有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找汉武帝哭诉,说是受不了那些官吏歁凌,王已没有王的样子了,要汉武帝为他们作主。
以汉武帝的聪明,他很明白,若再逼这些人,说不定就真的反了。于是他对这些藩王进行了抚慰,减少了官吏对他们的监视。
然而诸侯王的问题仍然是个隐患。作为对权力有着清醒认识的汉武帝来说,这是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的事情。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正在对朝廷内部进行改革。他外削藩王,内还要削丞相。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他别出新裁的建立了一个新机构,就是内朝。
内朝是在宫中、内廷设置的一个商议朝政的地方,这个地方出来的政策,才是最高权威。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只能传达皇帝的命令,而不能自作主张施行政令。
想尽办法大权一手抓的汉武帝,怎么会让藩王任意发展而让自己寝食难安呢?
汉武帝继位十多年后,在他广泛接纳的人才中,有个叫主父偃上了一份奏书,其中一些内容是这样的:
“古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主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其实,主父偃是借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之策。但主父椻却把这一建议作了更改,改成以恩赐的方式,让诸侯王可以把自己的地盘分封给多个子弟。
汉武帝虽然不断加强王权,但他一直主张“外施仁义”。所以,把削藩冠以“推恩”的名义,让没有封地的藩王诸多子弟可以受封,这对于“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诸王子弟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当然热烈拥护。但法令规定,诸王分封的子弟要上报给朝廷,并由皇帝赐以名号, 以示名正言顺。
一些精明的诸王明明知道这是朝廷的阴谋,是要削弱他们的势力,但却拿不出任何反对的理由。
于是没几年,武帝就接受了近两百个封侯,也就是说,那十多个诸侯王的地,被分割成了近两百份,很多势力小到不如列侯。从此,这些王再也无力与朝廷抗衡,藩王割据的问题就此被彻底解决。
结语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大大减少了国家分裂的可能性。各诸侯王的势力被分散,把一些没有继承人,或继承人获罪后的土地又收回国有,这样国家的势力就越来越强盛。
有了强大的国力,才有实力去扫荡匈奴,把眼光放向海外,发展对外经济。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把“丝绸之路”扩展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等诸多国家,并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个郡,驻扎军队,保护这条商路。
“推恩令”虽然有阴谋的嫌疑,但对国家的统一却有划时代的意义。也给后世王朝的封王建立了一个标准答案,减少了清明政治下藩王割据的风险。
到此,以上对于济北中学毕业证长什么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济北中学毕业证长什么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关于师范大学毕业证丢了怎么补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师范大学毕业证丢了怎么补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信阳师范学院学位证丢了怎么补学位证丢了怎么办?明确告诉你是不可以进行补办的...
大家好,关于中专毕业证书皮套图片样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专毕业证书皮套图片样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毕业证封皮怎么补救毕业证封皮破损,可以买一个塑封薄膜给他塑封上。如果想美观实用...
大家好,关于单位为什么需要毕业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单位为什么需要毕业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事业单位招考为什么需要报到证学设计,毕业证重要吗报到证交给单位了,单位用来干嘛,可不可...
大家好,关于川北幼专毕业证书图片样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川北幼专毕业证书图片样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2022川北幼专什么时候开学一、线上入学报到时间和流程新生请于9月12日前办理...
大家好,关于松田职业学院毕业证书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松田职业学院毕业证书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广东增城有几个大专1、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