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蓝标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雄县中学的毕业证是什么样的啊

admin2025-04-0432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秦、楚、燕、韩、赵、魏、齐等七雄,除楚国独霸南方外,其余六国皆雄居北方,因此其都城,除楚国在南方外,其余秦楚燕等六国皆在北方

微信号:663644321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秦国

秦国对于都城的选择,曾经历过“九都八迁”,其最初的都城在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故秦城),周孝王时期,孝王封秦国祖先非子于秦邑,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而后,周王室东迁之后,秦国日趋强大,逐步东进,其都城也就开始了东徙之路,第一都就是西犬丘(今甘肃天水礼县大堡子山附近),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等皆以西犬丘为都,居西垂宫。第二都就是汧(今陕西省陇县东南汧河南岸的边家庄一带),《帝王世纪》载:“秦襄公二年,徙都汧”,汧作为秦都的时间很短,仅十二年,前766年秦襄公死后,秦文公离开“汧”返回西垂,重新以西犬丘为都。

第三都就是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市魏家崖),据《史记•秦本纪》所载,前762年,秦文公率兵七百东猎,从“陈仓渭水道”东进,前761年,“至汧渭之会……即营邑之” ,新都于“汧渭之会”。第四都就是平阳(今陕西宝鸡市眉县),《史记•秦本纪》载:“宁公二年(前701年),公徙居平阳”。平阳为秦都的时间也很短,仅为36年,因平阳地处渭河盆地,地势低洼,且还被夹在渭河、秦岭和凤翔原之间,因此对于秦而言,以此为都,无论是东进还是西守,或向南北发展,其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都城就迁出了平阳。

第五都就是雍城(今陕西风翔县),《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于此建都,直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年)才迁出,其建都长达294年,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有19位秦君在此居住,包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等。第六都就是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前424~前415年,秦灵公为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曾在此短暂建都。第七都就是栎阳(今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东北),秦献公二年(前383年),为重夺河西之地,献公、孝工皆以此为都,前后共34年。第八都就是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前350年,秦孝公为与六国争夺天下,同时防御六国的侵略,遂迁都于此,随后经战国、秦朝两个时代,共144年。

楚国

终楚国八百余年,楚共有七都,其最初的都城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境),周成王时期,熊绎被封以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第二都在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楚文王时期迁都于此,至前506年,历经400余年,是楚国处于最鼎盛时期的都城。第三都在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前506年,因和吴王夫差的战争,楚昭王自郢迁于鄀都。第四都在鄢都(今湖北省宜城),楚惠王时期曾短暂迁都于此。

第五都在陈都(今河南淮阳),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都。第六都在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因秦军继续攻进楚境内,为安全起见,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第七都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前241年,为躲避秦国的兵锋,楚考烈王再迁都于寿春。

燕国

燕国的都城较之其余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燕国曾先后有五都,但自燕昭王后,燕国实行“三都”制,即同时存在着三个都城,分别是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古城),燕地即燕都。约前697年,燕桓侯即位,因北方游牧民族越发强大,时常袭扰燕国,恒侯被迫迁都于临易(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直到战国初期燕成公时期,临易依然为燕都,持续了两百余年的时间。

当然,在这段时间中,曾经有一段时间,燕都迁移到了上都蓟(今北京),前664年,因威胁燕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山戎被齐恒公打败,燕国遂开始着手营建蓟,并逐渐将都城移至蓟,至燕襄公时,蓟完全取代临易成为燕国新都。但到了春秋晚期,随着北方山戎再次变得强大,燕国遂又将都城迁往临易。

前314年,子之之乱后,燕昭王在易水高筑武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北部的易县南3公里的高陌乡),是燕下都。自燕昭王后,燕国形成三都,即上都蓟,是为燕国宗庙所在;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是为燕国军事重地;下都武阳城,是为燕国行政中心。

韩国

因韩国地处中原,被魏、齐、楚、秦等强国包围, 终其一百七十余年,韩国都未能向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所以相比于齐楚秦等国,韩国的国都迁移的并不频繁,先后只迁移过两次都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诸侯,自此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前375年,韩哀侯灭郑,为加强旧郑土地的统治,韩国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国

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赵国,都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赵敬侯即位后,为便于赵国争霸天下,实施北进的国家战略,赵都由晋阳迁往邯郸(今河北邯郸)。前355年,赵成侯二十年,赵国确立双都制,以邯郸为都城,信都(今邢台)为陪都,《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

魏国

前403年,魏文侯建立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前364年,为谋得更好的扩张之路,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自此百年都未有变化,《读史方舆纪要》载:“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

齐国

自前1044年,周文王封姜尚为齐侯,建齐国,直至田代姜,除齐胡公时曾短暂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齐国的都城一直都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百余年都未有变化。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秦国都城咸阳,楚国都城郢都,燕国都城蓟城,韩国都城新郑,赵国都城邯郸,魏国都城大梁,齐国都城临淄,这七座都城的现址,有些无争议,有些早年有争议的,近年来都被陆续考证出来,并有遗址出土,所以战国七雄都城基本确定。

秦国都城咸阳,这个没啥问题,因为咸阳至今还在,当年秦国几经迁都,最后秦孝公定都于此,并取名咸阳。另一个考证是否为都城,很简单,一是附近是否有诸侯级大墓群,二是否有宫殿遗址,刚好,咸阳东郊秦墓,就是整个战国时期的秦诸侯墓,一百多座,在今天咸阳渭城区也发掘了都城遗址。

楚国都城郢都,这个以前有点争议,因为楚国也因地理或战争数次迁都,丹阳、寿春、江陵都曾为都城,但建都时间最久的,达400多年,并在战国时期的是郢都,位于今天的荆州市境内,此地有纪山,城在纪山以南,又称“纪南城”,刚好,上世纪50年代就发掘有楚国郢都的遗址,纪山附近又有纪山楚墓群,二百多座。

燕国都城蓟城,这个以前也有争议,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境内,燕国为抵御北方入侵,弄了几个政权中心,也数次迁都,分为上都、中都、下都,但现在考证出,这几个都城都在今天北京市境内,而存在时间最久的都城就是蓟城,在今天宣武区,燕国诸侯墓群在北京琉璃河一带。

韩国都城新郑,也就是今天河南新郑市,早年新郑就是夏都,后为郑国都城,韩国灭郑,就把都城迁于此,在今天新郑市城关附近,发掘有郑国与韩国的国都遗址,称为郑韩故城,新郑周围共有28处韩诸侯墓葬群。

赵国都城邯郸,当然是今天的河北邯郸,也是我国几千年来唯一没改过名字的城市,邯郸,也发掘有赵王城遗址,邯郸周边有赵诸侯墓葬群。

魏国都城大梁,今天的河南开封,魏国早期在山西和河南交界一带,魏诸侯墓群也在辉县,后被晋国所灭,国虽灭魏人还在,后来三家分晋,魏人重建魏国,魏惠王又迁都大梁,由于历史上开封屡遭黄河泛滥,大梁遗址和墓葬群均被深埋地下几十米,但大梁就是开封是毋庸置疑的。

齐国都城临淄,今天的山东淄博市,现在淄博市临淄区发掘有临淄齐国故城,田齐王陵几十座也在此。

1、秦都咸阳,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

2、楚都郢城,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

3、燕都蓟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

4、韩都新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新郑市。

5、赵都邯郸,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

6、魏都大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

7、齐都临淄,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

战国时期起于三家分晋,后有田氏代齐,形成了秦、楚、齐、燕、韩、赵、魏战国七雄,这七雄之中只有楚国是南方霸主,因此战国七雄的都城也基本集中在北方。


齐国都城:临淄

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不一样的,但齐国的都城所在并没有什么变化。春秋时期,齐国即定都于临淄,即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期,齐国曾迁都临淄城西北五十里的薄姑。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之后,又把都城迁回临淄,此后齐国便一直以临淄为国都。

燕国都城:蓟、临易

燕国的始祖是周朝宗室召公奭,周朝建立后被周武王分封在蓟地(今北京)。自公元前七世纪起燕国开始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了尧的后裔建立的蓟国之后,建都于蓟(今北京)。

公元前七世纪时,匈奴的一支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为躲避山戎的侵扰被迫迁都于临易(今河北容城),自燕襄公元年(前657年)始迁回蓟城。

赵国都城:晋阳、邯郸

三家分晋瓦解了晋国,诞生了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侯,赵国正式建立。赵国最初国都建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前425年又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前386年年赵国再一次迁都,赵敬侯将国都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此后直至赵国灭亡都定都于此。另外,前372年赵成侯还立邢为信都(今河北邢台)作为赵国的别都。

魏国都城:安邑、大梁

魏国,成立于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魏国建立。公元前343年魏武侯之子魏惠王称王,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国所灭,共立国179年。魏国原定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直至灭亡都定都于此,魏国别称叫梁国。

韩国都城:阳翟、新郑

同样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中实力最弱的国家,公元前230为秦国所灭。韩国最初定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之后,又将都城从阳翟迁至新郑(今河南新郑)。

楚国都城:郢都、陈都、寿春等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唯一位于南方的大国,楚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楚人首领熊绎于周成王时期被封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国最初定都于丹阳,后楚文王又将都城迁至郢都(今湖北省荆沙西北)。楚昭王时期再一次迁都鄀都(今今湖北省宜城东南)。楚惠王时期又迁都鄢都(今湖北省宜城)。楚顷襄王二十年自郢迁于陈都(今河南淮阳)。楚考烈王十年迁于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又迁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秦国都城:秦邑、雍城、咸阳等

战国七雄的终极赢家秦国,都城同样几易其更。秦国的先祖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国,最初定都于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此后在不断的对外扩张过程中,秦国的都城也在不断变化,先后又分别定都于汧邑(今陕西陇县南)、汧渭之会(今陕西眉县东北)、平阳(今陕西眉县西)、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内)、泾阳(陕西泾阳县北)、栎阳(今陕西临潼县北),直到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才正式把国都定在咸阳(今陕西西安咸阳),一直到秦统一六国,咸阳都是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给大家梳理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段历史,共同了解一下战国七雄的首都都是在哪儿。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间的首都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转移,我们来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

秦国:关于秦国的都城,在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九都八迁”,前面的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栎阳和咸阳这两座都城。栎阳是秦献公时期所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富平县一带。当年魏国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之后,秦献公为了报仇雪恨,于是将国都迁往栎阳,时刻警醒自己。后来,秦孝公时期,商鞅收复了河西之地之后,便将国都迁往了咸阳,但这个咸阳不是指现在具体的咸阳市,而是在咸阳市的东北。自迁都咸阳之后,秦国之后的历代国君便以此为都城,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王朝灭亡之后。

楚国:楚国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七次迁都,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是楚国最早的首都,楚文王即位之后,因为国事的需要,便将国都迁往了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郢都是楚国存在时间最长的都城,在此共历二十多个王,四百多年。之后,随着楚国国力的衰弱和战争的威胁,楚国又相继迁都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鄢都(今湖北省宜城),但在这两座都城待的时间不久,楚惠王时期又迁回了郢都。

公元前278年,白起攻破郢都之后,楚顷襄王被迫迁都江陵(今河南淮阳),随后楚考烈王又迁都陈(今安徽省阜阳市),之后又迁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直到楚国灭亡。

燕国:燕国作为一个老牌诸侯国,有着长达900多年的历史,其在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五次迁都。燕国的第一座都城为燕城(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但那时的燕国国力并不强,且北部有山戎等游牧民族,他们经常南下骚扰燕国,导致燕国形势十分严峻。春秋时期,山戎大举进攻燕国,燕国岌岌可危,幸好有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才使燕国转危为安。

此后,燕国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县),在此经营了约40年之后,由于政治军事的需要,燕国又迁都至蓟城(今北京)。在蓟城约150年之后,面对着再次强大起来的北方游牧民族,燕国又迁都到了燕下都(今河北易县),作为陪都,全国的政治中心,在此经营了约300年,战国时期燕国的“子之之乱、燕昭王建黄金台”等都发生在此地,见证了燕国的沧桑历程。

之后,随着“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燕国面临秦国的大举进攻,被迫迁都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县),这是燕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因为在燕王迁都仅仅五年之后,秦国攻破襄平,燕国灭亡。

韩国: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建国,将国都定为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后来,韩国为了向中原扩张,为灭郑国做准备,将国都迁往了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以西的韩城镇)。公元前423年,韩武子大举进攻郑国,后来为了彻底吞并郑国,又将国都迁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把国都迁至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直到为秦国所灭。

赵国:在历史上,赵国一共经历了三次迁都,分别是晋阳(今山西榆次)、中牟(河南鹤壁境内,)、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郸是赵国最后一个首都,在此定都直到赵国灭亡。

魏国:相比于其它诸侯国,魏国的迁都次数算是比较少的,只有一次。三家分晋后,魏国建都于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北)。魏惠王即位后,为了向中原扩张的国家战略的需要,在公子卬的建议下,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直到魏国灭亡。

齐国: 作为战国七雄中唯一一个没有长距离迁都过的国家,齐国的首都只有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北隅)一个。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姜太公营丘(今山东淄博),这里便成了齐国的国都;前866年,齐胡公曾迁都到薄姑(今临淄北桓台一带),7年后齐献公复都营丘,并以营丘临靠淄水而改名“临淄”,直到齐国灭亡。

有哪些中国历史的冷知识

我来说说一些历史冷知识。

秦朝没有皇后,秦朝皇帝没有谥号和庙号

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寿命很短,一共有两位皇帝,一位秦王。这两位皇帝都没有立皇后,原因众说纷纭。历史上第一位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秦朝不但没有皇后,皇帝们还没有谥号和庙号。谥号和庙号在秦之前就有了,然而秦始皇觉得谥号和庙号是后世子孙和臣子对自己的枉议,因此秦朝皇帝就没有谥号和庙号。

杨六郎的“六朗”是个外号

在《杨家将》等演义中,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杨家将第二代比较厉害的人物就是杨延昭了。其实那只是小说演义中的形象,实际上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六郎”是一个外号。这个外号还是辽国人送给他的,当时杨延昭在边关抵抗辽军二十多年,辽人认为杨延昭是他们的克星,将他视为天上的六郎星宿,所以称他杨六郎。

北周和后周命运何其相似

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叫后周,也有一个朝代叫北周。

这两个朝代都是短命王朝,都处于乱世分裂割据时代,都有两个英主(宇文邕,柴荣),这两个英主都英年早逝,这两个朝代都被信任的臣子所篡夺,这两个朝代都叫周,这两个朝代的英主刚开始都不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这两个英主都曾灭过佛,这两个英主都曾经励精图治使自己国家强大。历史是一道轮回,两个周,两个英主,命运何其相似。

没有吕端赵恒当不上皇帝

赵光义病重的时候,太监王继恩和太后李氏想拥立赵元佐为皇帝,于是将赵恒隔绝在外。以至于皇帝病重都没有到跟前,这时吕端看出了猫腻。先派人去找赵恒,让他立刻来到赵光义身边,由骗王继恩说皇帝有诏书在诏书阁,于是两人去拿,最后吕端把王继恩锁在了诏书阁。李皇后没有了帮手,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赵恒这才赶来继位。

“韩”这个国号不好用

战国时期有七个比较厉害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秦朝一统天下,将其他七国灭了,最后秦朝短命,土崩瓦解。后世历经很多大一统朝代和一些小的割据政权,其中“齐”,“楚”,“燕”,“赵”,“魏”,“秦”这几个国号后世仍有政权使用,唯独“韩”这个国号没人使用。

齐(南齐,北齐),楚(桓楚),燕(桀燕,安禄山的燕),赵(前赵,后赵),魏(北魏,西魏),秦(西秦)。自从战国时期那个韩国灭亡后,后世建立政权再没有用过这个字。可能是韩国太弱了。

年号那些事儿

.西燕废帝的年号叫昌平,北周武帝有个年号叫保定,梁武帝萧衍有个年号叫普通,他还有个年号叫大同。宋孝武帝有个年号叫大明,唐睿宗有个年号叫文明,

历史上有三位君主被饿死

管仲去世后,齐桓公任用奸臣,让他们执掌大权。随后齐桓公病重,他们发动了政变,囚禁了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就这样被活活饿死了。

赵武灵王赵雍的改革使得赵国强大,对赵国贡献巨大,然而晚年却被囚禁活活饿死。

梁武帝萧衍也是一样,他是一位仁义之君,对侯景多次纵容,以至于侯景发生叛乱,打到了梁国首都,梁武帝萧衍连一口蜜水也没喝到,最后被活活饿死。

虽然身为君主,却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你相信一个人追着上千人打吗?

《资治通鉴》中记载,“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事,使将数十人觇贼。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 。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馀人。

刘裕当时还是刘牢之手下的大将,一次带领几十人去侦察,却碰见了贼军。贼军仗着人多想来将这几十人消灭。刘裕一人把刀一横,大叫了一声就向贼军杀去。这些人被刘裕的气势镇住了,都被吓跑了,刘裕在后边追着一群人砍。

一个人追着上千人砍,实在难以让人相信。但是也有可能是这些贼军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组成,哪见过刘裕这等在军中待了那么久的人,前边的被刘裕震慑住了,前边的人跑,后边的自然也跟着跑了。刘裕这才一个人追着上千人砍杀。

公元386年有十三位皇帝

五胡十六国时期特别乱,政权频繁更迭,皇帝也是。公元386年这一年就有13位皇帝,东晋,前秦,后秦,后燕,西燕,西秦,后凉,北魏等八个政权,其实还有一些更小的政权。西燕这一年就有五个皇帝。

不要小看书童

高俅原本是苏东坡的一个书童,他当时为人乖巧、擅长抄写,最后的成就可不小,不过他可是一个大坏蛋。梁武帝萧衍身边也曾有一个书童叫做陈庆之,他率领的八千白袍军打败了北魏几十万大军。所以不要小看书童。

历史上有几天不存在

1582年10月5日至10月14日这十天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这十天凭空消失了,原因是历法的不完善,出了差错。

关于皇帝下达命令的称呼

在古代,皇帝下达的命令叫谕,或上谕,对某一问题的回复叫旨,发布的公告叫诏。应该这样说“传谕”,“请旨”和“下诏”。不要被电视剧中的太监们带歪了。

清朝从来没有出现过太监传旨

清宫戏中很多时候都是太监拿着圣旨在那念,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圣旨到不了太监们手中,是由官员去传递的。

暂时想到这些,再补充!

到此,以上对于雄县中学的毕业证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雄县中学的毕业证是什么样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推荐阅读:

太原收入证明撰写全攻略,步骤、格式、内容、注意事项及原件处理指南??

退保证明书范本及图片指南

中银银行流水账单打印攻略,轻松掌握打印流程?⚡️

解读西秀区离婚证明书背后的故事与影响,办理地点全解析

揭秘买房收入证明工作年限背后的真相与最佳应对策略,如何正确填写收入证明⚡️?

揭秘银行流水与offer发放背后的故事,银行流水应在offer前提供吗?

澳门中银银行流水解析,银行流水的重要性与功能详解及账单查询指南??

银行流水与按揭关联深度解析,流水账单与按揭贷款的影响及区别探讨??

产权调查证明书详解,定义、作用及重要性

房贷资信证明书详解,范本及内容解析??

收入证明撰写指南与声明内容详解,要点一网打尽 ?✨

我的数字身份验证之旅,号码使用证明书编写指南

公司银行流水软件,提升效率与保障财务安全的必备工具及其种类介绍

公司购买汽油证明书详解及撰写指南

设备管理证明书的关键性与实际应用指南,撰写要点及重要性解析

揭秘招行删除银行流水背后的真相,真相大揭秘!

揭秘收入证明真相,高额数字能否随意开具???

自媒体时代收入揭秘与增长策略,个人经济收入证明撰写指南 ?

沈阳买房收入证明格式详解及图片参考

私人小厂收入证明,揭示真实面貌与发掘潜在机遇的写作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lanbia.net/505093.html

雄县中学的毕业证是什么样的

相关文章